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公报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1年第五号)

日期:2022-02-14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金安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

 

8月6日上午,区五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会期半天,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坦军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士银,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杜继坤,党组成员、副主任马德云、沈荟,副主任汪峰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2021年上半年计划、预算及审计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2020年区本级决算;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报告和人大相关调研报告;听取审议了区人大常委会社区矫正法贯彻落实情况执法检查报告;书面听取了区政府“雪亮工程”建设和农村气象服务工作情况报告。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辞任免,并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

张士银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上半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一要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推进民生改善,持续深入抓好营商环境优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要清醒认识养老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深入研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努力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三要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不断提高城管执法综合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上下真功夫、求真突破;四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抓好社区矫正工作,做到监管、教育、帮扶到位不缺位,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五是新获任命同志要忠诚履职,为民履职,依法履职,廉洁履职,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会33人,因事请假2人,实际出席会议31人。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周泽道,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姜祥龙,区法院院长史新富,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阮兰,区政府办、公安分局、发改委、民政局、司法局、财政局、审计局、城管局、气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横塘岗乡、毛坦厂镇、张店镇、清水河街道人大(工委)主要负责同志以及部分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共31人列席了会议。

 

 

 

 

在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张士银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计划、财政、审计三个报告。上半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众志成城,有效应对新冠疫情冲击,全区经济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十四五”取得了开门红。针对存在的问题,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强化责任担当,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多措并举推进民生改善,持续深入抓好营商环境优化,努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刚才丁德武局长的报告中提到了,我区60岁以上人口占全区总人口的19.12%,65岁以上老人占全区总人口的15.29%,从数据来看,我们已经不折不扣的进入老龄化社会了。这说明养老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深入研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努力做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广大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城市管理工作情况报告。近年来,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应该说,我们的各项工作都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从“创城”结果来看,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仍然还有不少问题和不足。我们要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标准,不断提高城管执法综合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努力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上下真功夫、求真突破,为广大市民营造规范有序、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人大监司工委关于社区矫正法贯彻落实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社区矫正是一项标本兼治的刑罚执行制度,对于推进法治金安、平安金安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来抓好这项工作,做到监管、教育、帮扶到位不缺位,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

本次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刚才,克梅区长和正发局长作了很好的供职表态发言。新获任命同志要忠诚履职,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努力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要为民履职,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根本职责。要依法履职,始终对宪法法律保持敬畏之心,增强法治思维,做到依法办事。要廉洁履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用实际行动回报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关于金安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上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以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的状态,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在全省县域经济考核A类县区中位居第11位。上半年全区经济加快恢复,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各项指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我区经济稳的格局更加巩固,快的态势更加明显,新的动能更加有力,“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如下: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2亿元,同比增长14.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占年度任务的51.5%,总量位列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9.8亿元,同比增长14.8%,占年度任务的6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6亿元,同比增长40.1%,占年度任务的5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8.8亿元,同比增长19.8%,占年度任务的49.4%。

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

2021年计划

上半年全区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以上

165.2

14.6

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0%以上

9.8

14.8

3、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1%以上

108.8

19.8

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以上

-

24.8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0%以上

133.6

40.1

6、到位境内资金

亿元

10%以上

84.3

17.9

7、外商直接投资

万美元

10%以上

4982

48.7

8、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5%

1.32

111.6

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

19899

13.2

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5%

9036

16

11、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0.53

-

-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

4.5以内

完成

-

(一)三次产业全面增长

农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7亿元,同比增长4.0%;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4.71万吨,与上年持平。蔬菜总产量12.5万吨,同比增长5.9%,产值达3.5亿元。生猪出栏13.8万头,同比增长30.6%;家禽出栏597万只,同比增长47.58%;肉类总产1.8万吨,同比增长6.9%。稻虾综合种养规模达16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万亩;金安脆桃产量达1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3万吨。

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1—6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居全市第3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累计增速22.6%,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技改完成投入3.2亿元,同比增长25.5%。建筑业完成产值26.9亿元,同比增长20.5%。实施“积树造林”三库联动,入库项目73个,其中签约库28个项目,建设库35个项目,正阳机械二期、新宇包装二期、点浩商标二期、一本精工二期、联康智造等16个项目新开工建设,投产库10个项目均为上半年投产。人和智能、亿瑞电气等新入规企业产值成倍增长,拉动工业增长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企业订单充足,生产能力达到往年正常水平,江淮电机、维麦重工、龙兴汽车等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均维持在30%的高速增长,英瑞针织、工美服装、明牛乐驼等轻纺服装企业恢复性增长。月牙山工业园、双河智能家居产业园特色产业加快集聚。

三产服务业呈恢复性增长。一季度,我区服务业普遍运营良好。5月受疫情影响,全区限上消费品零售额较1—4月份回落13.4个百分点,主要是批发和餐饮业影响较重,但在叠加上年低基数效应的基础上,上半年限上消费品零售额总体上仍然保持较快恢复,累计完成69.1亿元,同比增长达35.9%。“五一”期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达32.8万人次,增长态势良好,但5月中旬后,受疫情冲击游客减少。因旅游经营收入占我区服务业总量比重较小,对营利性服务业增长影响不大,上半年我区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9%。

(二)重点项目带动有力

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全力推进省市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69个,年度计划投资109.2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81.2亿元,占年度计划74.49%。纳入市亿元以上重点项目87个,年度计划投资161.08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07.76亿元,占年度计划66.9%。开展项目谋划工作争取上级政策内资金,上半年,全区共谋划项目528个。实行谋划储备库、前期工作库、年度建设库“三库联动”,梳理入库重点项目199个,总投资达644.1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5.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1.4亿元。

招商引资势头较好。全区共新引进项目53个,协议引资70.22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6个,占67.92%;累计实现到位资金84.3亿元,同比增长17.9%,居全市第1位。新引进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2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4个。新引进项目开工22个,开工率41.51%。利用外资4982万美元,同比增长48.7%。成功申报长三角一体化装备制造产业园及市政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一期),有效争取上级政策投资5.3亿元,申请专项债券4亿元。

(三)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金安经济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3亿元,同比增长19.87%。东岳府第、红旗路等6个项目竣工交付使用,桃李园、枣园北区东组团、枣园东区二期等安置小区单体工程相继完成。绿地未来城首期开盘,绿地全民健身中心加快建设,运动购物中心和六安技师学院主体封顶。人和智能、韵通管材、众雁新材料、金泰电机、感恩科技等13个项目已建成投产。六安(金安)通用机场项目已通过可研评审。“融长入圈”步伐进一步加快,与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接合工大汽车研究院和赛迪研究院,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及电子信息产业园专项规划,提高平台影响力。

城北创新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同比增长56.36%。宗荣表面喷涂设备生产、兰翔高端钢领、丰润生物科技、安升智能装备制造等7个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16.2亿元。酷豆丁(二期)、锦鸿钢构等项目正在进行阶段性规划设计。朗新智造、中久润滑油二期、英瑞针织、祥安热能三期、国骄医美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金翅鸟项目竣工进入试生产阶段,江淮电机完成技改升级。淠东干渠整治、城北派出所主体工程完工,九德路、银雀路、翁墩路、返乡创业园、淠河右岸等项目序时推进。

南山新区异域风情颐养小镇,如龙健康养老产业园,白鹭园附属工程,六安一中新校区,悠然南山运动休闲小镇七期、八期等项目加速推进,异域风情颐养小镇水乐园试运营。安徽红达集团总部经济项目成功签约,中合农超项目正在论证农贸市场地块总体规划。上半年,新区围绕道路、供电、供水等3方面实施了8项政府配套项目建设,共批复土地85.64亩,正在报批271.32亩。

推进“七星”协同发展。科学编制六安港工贸集聚区、椿树现代产业园、东桥空港产业协作区产业规划,探索链接合肥、参与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的路径。推进月牙山工业园建材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加快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木南示范园区实行体制调整,平稳实现“园镇合一”。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华山4A、张家店旅游度假区和毛坦厂教育特色镇乡村旅游创建工作按序推进,东石笋景区提升项目基本完成,“空中飞船”项目晋升网红打卡点,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

(四)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上半年,共推荐29家企业申报2021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0家企业初次申报,9家企业重新认定,目前已有24家企业申报材料通过市级审核上报省厅。15家企业被列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全区规上企业上报研发经费投入2.54亿元,较上年增长0.9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占GDP比重)0.87%,较上年增长52.6%。区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373.21万元,完成进度居全市第3位;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264.16万元。六安大学科技园落实入驻企业孵化政策,成功通过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复审,筹办5G+工业底盘智慧物联网工业设计专项赛。持续深化“智谷”建设,安徽工研院六安院联合入驻企业建设工程塑料、资源再利用等4个联合实验室,引进13个高科技团队项目和85名研发人才,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六安赛。

(五)综合改革稳妥有序

在稳步推进系列综合改革的基础上,上半年,围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实施了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工作。全区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推出8个工业地块实施“标准地”改革,面积约9961亩。其中示范园区科创产业园(703亩)、高端装备产业园(3281亩)、电子信息产业园(432亩)、精密制造产业园二期(1025亩);城北片区中小企业孵化园(320亩)、农产品加工产业园(2000亩)、轻纺服装产业园(1500亩)、装备制造和机械加工基础件园区(700亩)。基本完成了能评、环评、地质灾害、压覆矿、水土保持、水资源论证、气象、地震安全性、文物保护等9类区域评估,科学设置了固定资产投资强度、亩均税收、容积率、单位能耗增加值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等5大控制指标,建立了“标准地”改革配套制度体系,即将进入“标准地”挂牌出让阶段。

(六)脱贫成果有效巩固

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半年累计投入政策资金3.9亿元,选派区级驻村干部156名,确保重心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开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集中排查工作,新识别监测帮扶对象102户322人,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实现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换,优化调整区级项目库,入库项目573个,资金规模达8.37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17个,涉及资金规模5.97亿元。全力做好边缘易致贫人口就业帮扶,全区已就业脱贫劳动力达3.7万人,高于去年同期,“点对点”输送106人,通过公益岗位实现就近就业的困难劳动力达1538名,有效激发困难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七)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上半年,配套完善城区农贸市场垃圾收集箱400余个,清理内外部卫生死角360处,整治老旧小区环境卫生50余次,关停小散乱污企业18家,有效改善市容市貌。切实推进三里桥街道、东市街道和清水河街道辖区内三个老旧小区改造,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加快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完善工作,推进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深化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全区空气质量持续提升,两个国控监测站点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38微克每立方米和80.5微克每立方米,低于全市平均值,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由去年同期81.5%提升至82.3%。水环境质量良好,区国控、省控断面均能满足相应考核标准,无地表劣V类(五类)水体。

(八)社会事业蓬勃发展

上半年,实施33项省级民生工程,累计支出19.88亿元;打卡发放惠农资金等各类财政补贴资金97批次,累计2.22亿元,发放特困供养金3483.96万元。加快推进张店中学、金安职业学校等6所学校新建、扩建项目。遴选19名学前教育专家,建立学前教育责任区及专家库,加强学前教育管理。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医共体建设,做实做细27.5万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六安市儿童医院和施桥镇卫生院新建项目已投入使用,区残疾人托养和综合服务中心、区妇幼保健院三期工程、孙岗镇中心卫生院、毛坦厂镇卫生院即将完工。文明创建、双拥、工会、气象、档案、统计、司法、人口计生、老龄妇幼、残疾人保障等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九)新冠防控有力有效

今年5月,新冠疫情突发,我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广大医务人员、党员干部、社区(村)工作者、志愿者,以勇往直前的信念、坚定顽强的意志、善打硬仗的作风,经受住了超乎想象的艰难考验,在一个潜伏期内防住了疫情、稳住了局势,获得了国务院、省、市领导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突发的疫情短暂地迟滞了发展步伐,但却激发出了全区上下同困难斗争、向问题进发的精气神,成为我区加快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基础薄弱,在建项目进展不快,新引进的大项目少,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土地、资金、环保等要素制约加剧。分行业看,旅游、畜禽养殖等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较重,恢复性增长周期拉长。部分工业企业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外贸出口运输成本增加、产值略有下滑等问题;三产服务业上半年无新增规上企业,房地产销售滑坡、消费意愿不足。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开门红“红”的程度还不够,其中有叠加上年低基数效应的因素,也有部分指标在全市增幅位次后移的隐忧。从服务企业的角度看,还存在担当作为不够、效率不高、精力不集中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采取得力措施加以应对。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当前,我区仍处在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从外部看,在百年未有之变局中,独特的制度优势让我国继续保持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国际国内新发展格局加速形成。我省与沪苏浙一同站上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舞台,呈现出经济总量位次前移、发展质量明显提高、战略地位显著提升的良好态势。六安作为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特别是沿江高铁的规划建设,更加巩固了“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优势。从我区看,在合肥都市圈、合六同城化、合六经济走廊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主城区、全市东向发展链接合肥的桥头堡,区位优势更加凸显。G312快速化改造、合六南通道、沿江高铁、合新六城际铁路、合六市域铁路、宣商高速、济祁高速、金安通用机场、六安港、G40扩建及六安东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使我区对外交通更加便捷。“十四五”开局之际,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和合肥都市圈、合六经济走廊等一系列升级版政策支持将更加精准有力。我区已进入新一轮重大政策支持叠加期,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双加速期,融入合肥都市圈接轨长三角产业发展的突破关键期。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旋律,紧扣“一体化”,聚焦“高质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以打造工业强区为重点,加快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七星”发展格局,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工业强区核心战略。大力实施“3456”工业行动计划。聚焦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及机械基础件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壮大一批优势产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做大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智能家居及家具等五大特色产业,推动一批重大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强化产学研深入合作,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坚持抓大、培优、扶小、育新相结合,以存量带增量,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行业龙头和“专精特新”,促进市场主体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增强工业经济发展活力。依托区内应流航空、明天氢能、合力叉车、上达电子等龙头企业资源,建立上下游企业目录库,吸引更多创新型、基地型、补链型项目落户,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实现产业集聚发展。抓好“积树造林”三库联动,力争入库项目达到100个。做好规模企业培育,摸清小升规企业生产和新建投产项目建设情况,力争实现培育新增规上企业20家的目标任务。

(二)着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做好上级相关惠企政策的消化吸收,进一步加大各项稳增长政策的落实力度,推深做实“四送一服”双千工程,落实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强化各类资源要素保障,推动干部按月走访联系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加大对重点项目和企业的指导帮扶,坚定“强实体就是稳增长”的认识,着力培育“四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质等级建筑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全力做好有生命力、成长性好的企业纳规升限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三)着力打造产城融合平台。牢固树立大平台建设理念,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全面提升园区承载力,加快建设“一城、两区、三带、七星”发展新格局。突出六安新城建设,立足合六经济走廊“新兴产业集聚地”总体定位,围绕新元素、新业态、新动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打造“科创新城、产业新城、生态新城、乐活新城”。坚持“三干原则”,积极融入合肥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统筹谋划产业链招大引强,重点发展先进装备、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加快推进和平路二期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城北创新区抢抓沿江高铁、合新六城际铁路、G40扩建机遇,加快电机、轻纺服装、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集聚集群。南山新区以大别山(六安)悠然南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为统揽,依托六安一中新校区,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集聚发展以体育休闲、旅游度假、健康颐养为特色的现代服务业,打造“田园城市”升级版。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持续打造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发展带、淠河生态经济发展带、江淮分水岭特色经济发展带。推进“七星”联动发展。科学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月牙山工业园、毛坦厂教育特色镇、张家店旅游度假区、东桥空港产业协作区、椿树现代产业园、六安港工贸集聚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特色发展,建设高质量发展平台。

(四)着力项目投资增添动能。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聚焦“两新一重”、科技创新、战新产业、装备制造、民生建设、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项目谋划,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做到谋划一批、申报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实施重点项目“五个一”管理和“三库联动”,确保年度市级以上调度的重点项目高质高效推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推行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两个“维度”同步推进,畅通项目开工“绿色通道”。牢固树立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立足招商和项目,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围绕合六经济走廊建设,发挥核心平台优势,深化与合肥的常态化联动,跟踪对接产能外溢需求,建设形成一批配套园、承接园。全方位对接沪苏浙优质产业资源,建立融入长三角交流合作中心,开展专业化、定制化委托招商,强化资本招商。

(五)着力城镇建设激活三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中心城区为引领、以乡镇为载体的城镇化空间布局。依托城镇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万达、海心沙等商业龙头,推动月星环球港、奥特莱斯等项目开业运营,做大城市商圈,加快现代物流、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打造扩内需、促消费新引擎。加快推动城市更新,有序开展土地征收,服务保障市重点工程建设,稳步实施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持续开展城市排水设施建设和积水点治理,补齐功能短板。全力推进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六大专项行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创建,打造新型农村社区,有序推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创业发展。提升乡村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加大道路、农田水利、公益配套、电力能源、5G通信、物联物流等枢纽建设,夯实新基建发展基础。

(六)着力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优化“一带三区”发展格局,做强做精金安脆桃、金安稻虾、皖西白鹅、湾区蔬菜四个主打产业,发展壮大“四桃两莓一桑葚”特色经果,统筹实施“138+N”工程和“6969”工程。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打造长三角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坚持“四个不摘”要求,严格落实过渡期政策,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力做好中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意见及转办信访件整改工作。

(七)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区深改委2021年改革任务台账中列出的59项重点任务,实施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六安市金安区任务分解方案中列出的发展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产业合作、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加强共建共享,推动金安融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持续推进“标准地”改革,将土地相关指标精细化、透明化,采取审批承诺的方式,建立“一窗受理”的模式,跳过中间繁琐的行政审批环节,实现项目审批“最多跑一次”。建立代办制度,全程跟踪服务,疏通6大堵点,缩短审批周期,全力营造更优发展环境。

(八)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加快民生工程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拨付进度。扎实开展农村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大力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申办普惠性幼儿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加快19所公办园建设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贫困户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深入实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切实兜牢民生底线。建立促进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新方法、新措施。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积极推行困难群众政府购买服务。设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成立区养老服务行业协会,完成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落实特殊困难群体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快医疗服务网络、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探索符合金安特色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力抓好工贸企业安全监管,加强区重点工程项目和设施安全风险防控。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及时防范、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深化严打暴恐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使命重在担当,实干铸就辉煌。我们将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打造经济强区,建设美丽金安做出新的贡献!

 

金安区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及

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区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  司家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的安排,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常委会报告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20年,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各项决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财税改革,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改善民生,着力提高资金绩效,着力防范风险,决算情况总体较好。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61638万元,占预算的93%,同比增长12.6%。加上上级补助收入36432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3219万元、调入资金56295万元、上解收入28229万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总量为543706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066万元,上解支出8216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41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00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543706万元。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收入决算主要情况:区本级地方税收收入可用财力48899万元,为预算的90.83%,同比增长0.88%;非税收入可用财力12739万元,为预算的102.62%,同比增长103.17%。

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2020年,经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区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加大,共安排我区上级补助收入364325万元,同比增长14.57%。一是返还性补助收入11541万元,主要是所得税、增值税基数返还,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308358万元,增长21.41%。其中:为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央下达我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28024万元。三是专项转移支付44426万元,下降15.31%。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和专项转移支付收入增减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将原专项转移支付收入中的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调整到一般性转移支付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收入。

支出决算主要情况: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04066万元,为预算数的122.66%,增长6.78%。其中:公共安全支出12611万元,为预算的109.9%;教育支出122560万元,为预算的108.1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7487万元,为预算的112.78%;卫生健康支出45168万元,为预算的127.43%;节能环保支出6620万元,为预算的180.97%;农林水支出103613万元,为预算的130.63%;交通运输支出26483万元,为预算的161.09%;住房保障支出6639万元,为预算的147.53%。

按照预算法规定需要报告的其他重点事项:

⑴上年末区财政存量资金累计结余12703.63万元,2020年收回各类财政存量资金2080.34万元,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5102.25万元,存量资金累计结余9681.72万元。

⑵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5次、第27次会议批准,2020年度区本级预算调整情况: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不作调整,因税收收入结构发生变化,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调增2484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增17753万元。

⑶区本级预算周转金上年结余48万元,本年未安排使用。

⑷2020年,区本级预备费3890万元,用于疫情防控、洪涝灾害等应急支出。

⑸2020年,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合计655万元,较年初预算数减少40万元,下降5.3%,主要是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减少了相关支出。

⑹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0年超收收入5419万元,按规定用于补充预算调节基金,2020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545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1927万元,为预算数的96%,同比下降46.75%;加上级补助收入43069万元、调入资金189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45011万元,收入总量为261897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70871万元,为预算数的109.35%,同比下降23.04%;加调出资金4340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5511万元,支出总量为259788万元。2020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结余2109万元。   

2020年,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央财政统一发行并分配我区的抗疫特别国债资金22952万元,用于支持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500万元,为预算数的100%,同比增长32%。加上级补助收入42万元,收入总量16542万元;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653万元,为预算数的56.2%,同比下降14.98%。加调出资金12889万元,支出总量16542万元。2020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2020 年区本级社会保险费收入97366万元,同比下降3.96%,加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委托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收入总量为328370万元,比上年增收13368万元,同比增长4.24%。区本级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70657万元,加转移支出、其他支出等,支出总量为293674万元,同比增长0.52%。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41333 万元(其中:当年收支结余34696 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①限额情况:2020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区债务限额590552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08183万元,专项债务382369万元;②余额情况:2020年末,我区政府债务余额为510391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53194万元,专项债务357197万元,债务总余额未超总限额,分项余额未超分项限额。③债务举借情况:2020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区新增债券106714万元(一般债券7214万元、专项债券99500万元),再融资债券71516万元(一般债券26005万元、专项债券45511万元),我区按省厅核定数举借债务。

二、2020年预算执行结果及落实区人大批准预算决议情况

2020年,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批准的预算,认真落实各项财经政策,加大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切实筑牢“三保”支出底线,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

(一)强化税收征管力度,确保收入稳定增长。

2020年国家在执行现有的减税降费政策基础上,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疫情防控期间的税收优惠政策,加之土地市场调控,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持续减收,完成收入十分困难。面对疫情防控、经济下行、政策性减收、财源税源有限这些前所未有的困境,区政府强化调度,财政、税务与各部门加强协作,采取多种措施稳定税源,挖掘潜力,始终坚持应收尽收。紧盯重点税源,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税务跟踪”的良好局面,确保税收及时入库。努力提高财政收入的总量和质量, 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5.88%。

(二)落实疫情防控部署,助力全面复工复产。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区财政统筹安排疫情防控经费7000万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为57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76万元;返还企业失业、工伤保险费640万元;支持疫情防控企业稳岗返还资金1548万元;减免受疫情影响企业过桥资金逾期利息73.51万元;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贴息165万元;为8户企业提供免反担保疫情保障贷款3800万元,为20户企业担保复工复产贷款11850万元,为150户小微企业降低担保费190万元。

(三)全力夯实民生基础,做好民生投入保障。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区政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加大投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感。其中民生支出447008万元,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8.7%,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加强直达资金监管,助力民生事业发展。2020年我区直达、参照直达资金共计132545.33万元,区财政加强监管,确保直达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二是大力支持推进现代化教育各项工作。2020年财政投入4.64亿元,新建12所幼儿园,改扩建金安职业学校、新建7所义务段学校等,支持学校增容扩建、完善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助力推动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三是全面推进卫生创建各项工作。2020年财政投入1.82亿元,全面支持我区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我区妇幼保健院扩建、新建中医院、新建及改扩建12所乡镇卫生院等重大卫生项目建设,切实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四是倾力支持文明城市创建。2020年投入5429万元,用于文明城市创建,全面提升城市品质。五是持续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水平。2020年民生投入22.98亿元,继续大力推进民生工程,提高对困难群体救助、就业扶持、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保障水平。

(四)巩固脱贫攻坚政策,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是加大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投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脱贫成果。2020年财政投入4.52亿元,用于脱贫攻坚。二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惠农项目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2020年财政共投入4.71亿元,用于农村道路扩面延伸、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高标准农田等项目建设;发放惠农补贴6.6亿元,主要用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五保补助、抚恤优抚金、扶贫产业奖补等方面补贴;投入1238万元,用于促进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扶持村集体经济、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三是全力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财政投入7673万元,用于25个自然村美丽乡村建设和297个村(街道)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农村突出短板,缩小城乡差距。

(五)财政改革稳固推进,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一年来,我们积极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程,不断深化财政改革,财政管理不断规范。主要体现在:一是为进一步完善区乡财政管理体制,不断提升乡镇街财政保障能力,做到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结合我区实际,制定《金安2021-2025年乡镇街财政管理体制实施方案》。二是继续全面推行零基预算管理,使我区预算编制和执行更加切合实际,更好发挥预算控制作用。三是推进预算制度改革。落实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提高预算监督水平。加强资金审核监管,全年召开资金审核会11次,审核资金100960万元,核减金额10300万元。四是加快推进我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单一账户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支出责任进一步压实,财政授权支付比例进一步扩大,往来资金基本实现线上操作。五是加强固定资产监管。依据《金安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范和加强我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和流失,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六是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0年,财政局组织区直部门单位开展部门整体支出及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及财政抽审,涉及91个部门单位,财政资金131761.28万元。在部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按照不少于10%的比例确定重点评价对象,组织开展重点绩效评价,涉及10个单位13个项目共计财政资金60368.64万元,绩效评价总体评级为优。对乡镇街、区直单位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进行绩效运行监控,其中对17个乡镇“水利最后一公里”项目开展绩效运行监控,涉及金额19481.32万元,收回项目结余资金3120.81万元。

(六)强化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债务风险发生

一是严控政府债务规模。通过申请上级代发行政府债券的形式举借政府债务,实施债务规模限额管理,严控增量;积极消化存量和隐性政府债务,把到期债务足额纳入预算安排偿还,有力防范债务风险。二是健全政府性债券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举,做好隐性债务跟踪监测,实现政府债务风险“零预警”。三是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各部门申报新增债券使用项目,优化项目遴选,科学合理确定额度,在政府债务限额内积极申报发行新增债券,我区今年新增债券资金转贷收入106714万元,主要用于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四是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提前谋划到期债务,逐笔逐项排查债务风险隐患,对于偿债资金存在缺口、有资金链断裂风险隐患的,做出风险应急处置措施。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的底线,竭尽全力完成了债务化解任务。

三、2021年1-6月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土地市场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我们通过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强国库资金调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与中央直达资金,确保了全区干部职工工资的正常发放、部门与基层的正常运转、基本民生的正常需求,确保了重点领域的资金需要,全区财政运行总体平稳。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1-6月份,全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954万元,为年度预算的63.81%,同比增长14.78%。其中税收收完成73252万元,同比下降0.99%;非税收入完成24702万元,同比增长117.5%。分部门情况:税务部门完成77416万元,占年初预算143500万元的53.95%,同比下降0.29%;财政部门完成20538万元,占年初预算10000万元的205.38%,增长166.73%。收入总量、进度、增幅居全市各县区第4位、第2位、第5位。

上半年,全区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150347万元,同比下降6.6%。

1-6月份,全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831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63.02%,同比增长0.1%。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1-6月份,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9403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33.67%,同比增长47.3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91109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33%,同比增长49%。

1-6月份,全区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6919万元(含新增专项债券安排支出25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44.09%,同比下降39.33%。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1-6月份,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23964.99万元,为年度预算的104.2%,同比增长137.28%。

1-6月份,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358万元,为年度预算的27.16%,同比下降222.57%。

4.地方政府债务情况。2021年1-6月,省财政提前下达我区部分2021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71347万元(一般债务11047万元,专项债务60300万元)。发行新增债券13547万元(一般债券11047万元,专项债券2500万元),发行再融资债券37313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11112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26201万元)。截至2021年6月底,全区政府性债务余额为523938万元(一般债务164241万元,专项债务359697万元)。

(二)上半年预算执行特点及存在问题

上半年,预算执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超额实现财政收支“双过半”。深入推进财税部门会商,全力支持税务部门依法征管,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收入组织协调作用,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序时进度13.81个百分点,超收2620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序时进度13.02个百分点,收支超额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

二是民生保障坚实有力。上半年,不断优化支出结构,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财政支出的保障力度也不断加大。确保对教育、医疗卫生、就业保障、生态环保、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的资金投入,全力保障基本民生。财政民生支出合计完成243946万元,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2%。

三是预算约束有力。严格执行区人代会批准的预算,杜绝一切无预算支出。牢固树立政府长期过“紧日子”思想,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及“三公”经费支出,兜牢“三保”底线。上半年未批准一笔预算追加。

四更加注重预算绩效管理。健全制度体系,推动各部门单位逐步建立分领域、分项目绩效管理实施细则,突出绩效考核。完善过程管理,认真开展项目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编制、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执行全过程。

上半年,预算执行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税收收入持续下降。上半年,是近年来组织税收收入形势最为严峻的时期,一是经济持续下行,支柱产业持续减收,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占比从高峰时的70%下降到目前的55%左右;二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落实,上半年退税7000多万元;三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区内出口企业收入下滑,餐饮、服务业税收持续减收;四是全区135家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持续减收,连续6个月下降20%以上。1-6月份,税收收入完成73252万元,占年度预算的53.86%,同比下降0.99%。

二是收支矛盾更加凸显。由于我区缺乏主体税源支撑,区域经济发展对财政的贡献度不高,加之今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大规模减税降费、土地市场调控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增收乏力,“六稳”、“六保”、乡村振兴等重大事项须保障到位,财政收支矛盾异常尖锐。抓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盘活力度等应对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区财政困难的局面,财政平衡面临更大压力,“三保”问题更加突出。

三是乡镇收入进度不均衡。1-6月份乡镇(含园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8480万元,为年初预算的62.53%,同比增长7.7%,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但有四个乡镇街未完成序时进度。

四是预算绩效管理推进深度不够。在事前绩效评估、绩效运行监控、部门评价、部门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制定、绩效指标标准建设等方面有待加强。

五是一些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控机制不健全,预决算编制执行不够规范,财务和资产管理仍有薄弱环节。

财政工作成绩的取得,是区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加强监督、有力指导的结果。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

1、努力完成收支,保障正常运转。强化财税部门的协调联动,进一步加强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强税源分析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精准发力,把握收入主动权,提高组织收入工作成效;加强与区乡各职能部门的衔接配合,层层压实责任,依靠区乡两级政府,统筹涉税各方力量,实现税收目标动态管理,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加强检查和稽查,严格控制减免税,制止和纠正越权减免税收;规范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加强对重点行业税费、非税收入的征管,努力完成收入目标,确保全区各项经济社会事业顺利开展,保证各部门单位正常运转。

2、强化预算约束,加强资金监管。财政预算一经人大批准,即具法律效力,非经法定程序不能改变,坚持“有预算才有支出、没有预算就没有支出”的法律准则,强化预算约束的刚性,逐步改变一些部门不重视预算编制,需要用钱时就向区政府写一个申请报告的惯性做法。严格按照人大批复执行预算,严格控制新增支出,对执行中出现科目调整的支出,严格按照《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安徽省预算监督条例》进行预算调整,做到依法编制预算、合理安排资金。继续贯彻执行过紧日子的思想,按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集中财力办大事,各部门都要将每一分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强化资金监管,做到财政资金支出到哪里,财政监管就跟踪到哪里,确保财政资金安全高效。

3、做优民生事业,支持乡村振兴。做好民生资金安排,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民生、乡村振兴等重点支出需要。随着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产业发展等重大决策部署的纵深推进,财政支出将会快速增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我们要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要求,兜牢“三保”底线,落实财政保障责任,及时兑现提标扩面政策;围绕中心,强化统筹整合,优化财政资源配置,聚焦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集中财力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存量债务化解、重点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等,发挥财政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作用。

4、守住风险底限,完成化债任务。科学化、精细化制定2021年度化债计划,切实防范债务风险,守住底限,确保不发生债务违约事件。一是根据到期的每一笔债务类型,结合本级财政预算和各融资平台融资化债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化债方案。二是准确分析到期债务类型,把握好国家债务风险处置政策,采取展期、借新还旧、置换债权人方式应对债务风险。三是创新融资化债方式,优化PPP项目,腾出实施PPP项目的财承空间,引入优质社会资本与政府合作,减轻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压力。四是督促实施项目完善手续,加快项目投转固工作,着力推动项目达到债权债务关系清晰、对应资产明确,实现与金融机构进行债务置换,依法依规将政府隐性转化为企业债务,实现化债目标。

5、深化财政改革,服务提质增效。继续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进程,不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规范财政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关于财税的减税降费政策,坚决杜绝收“过头税”、乱收费,为区域经济提质增效作出财政贡献。二是统筹全区所有财政性资金纳入财政统一管理,杜绝各单位各自为政、自行其是的行为,充分发挥资金规模效应。三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逐步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所有财政资金,推动预算全过程、全方位、全履盖绩效管理。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预算编制、执行、监督有机结合,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编制的依据。强化支出的责任意识和效率意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四是持续推行“零基预算”。在2020年开展“零基预算”的基础上,2021年将该项工作与预算绩效管理有机融合,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五是电子票据改革,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贯彻“互联网+政务服务”要求,提升财政非税收缴效率,加强财政票据监管效能。六是做好资产管理,确保安全完整。对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各国有企业涉及资源、资产进行彻底清理核查,落实资产管理责任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七是清理往来款项,盘活存量资金。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把往来款项清理作为今年财务工作重点。各行政事业单位、各国有企业相互之间债权、债务关系要核对清楚,对应收账款要加大清收力度,避免造成损失。对应付款项,履行法定义务,积极组织资金偿还。制订切实有效措施,争取在两年内消化完毕。严格落实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政策,连续结转两年及两年以上的存量资金按规定全部收回财政,由区政府安排统筹用于区经济社会发展事项。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今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形势严峻,支出压力前所未有,但我们有信心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扎实抓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和全区追赶超越提供有力支撑,为金安区域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金安区审计局关于2020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

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区审计局局长  韦文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金安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20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规定,金安区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0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对我区社会保障基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结果表明,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认真贯彻落实区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预算决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全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保障能力增强。2020年,金安区受疫情、水毁和减税降费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依然超预算完成。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收入合计543706万元,超预算调整数102466万元,较上年增长10.42%。

——财政支出调度及时,调控能力不断增强。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2020年金安区疫情防控支出合计7579.43万元,其中区本级投入1500.43万元,上级专项资金6079万元;全力开展好水毁灾后生产重建工作,密切关注汛情水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排涝,水毁灾后重建支出合计1955.63万元,其中区本级投入284.84万元,上级专项资金1670.79万元。

——坚决落实打赢扶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提高脱贫质量。根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总体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相当”脱贫标准,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区财政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精准扶贫成果。2020年各类扶贫资金收入45231.89万元,资金支出44992.89万元。

——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事业发展。从学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及高中教育,金安区财政加大对教育投入力度,保障教育投入。不断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发展。2020年金安区对各阶段教育投入计183054.97万元,支持学校增容扩建、完善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助力推动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改变资产管理模式,市场化运营国有资产。筹建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司,隶属区融资平台。政府委托国资运营公司按照市场化模式运营国有资产。截至2020年12月底,金安区国资委已将部分公租房、安置房、经营性房屋划转至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司,由其运营管理,除公租房收益缴入区非税局,其他经营性房屋收益由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公司管理,促进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2020年度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0年度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收入合计543706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123%、超预算调整数10246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1638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93%,上级补助收入364325万元,调入资金56295万元,上解收入28229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3219万元;

全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4370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04066万元,为预算调整数的123%,上解支出8216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419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005万元。

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决算收支平衡。

(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金安区各项社保基金纳入六安市级统筹,相关基金预算由六安市各社保经办机构统一编制,区本级不自行编制社保基金预算。

市级批复2020年金安区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入合计328370.14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92869.56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41243.33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43731.84万元、职工医疗(含生育)23900.45万元、居民医疗119038.40万元、工伤3518.67万元、失业4067.89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支出合计293674.04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97038.60万元、居民养老20064.99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27211.61万元、职工医疗(含生育)23558.79万元、居民医疗118360.20万元、工伤3705.88万元、失业3733.97万元。

本年社保基金收支结余34696.10万元,滚存结余141333.33万元。

(三)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0年度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收入合计261897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71927万元为调整预算数的96%;上级补助收入43069万元;调入资金189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45011万元。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支出合计259788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70871万元,调出资金4340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5511万元。

2020年度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结余2109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2020年度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6542万元,其中:国有资本预算收入16500万元、补助收入42万元;

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6542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3653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12889万元。

2020年度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决算与预算一致,收支平衡。

二、2020年度债务管理情况

截至2020年底区本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510391万元(一般债务153194万元、专项债务357197万元),2019年末的债务余额新增106710万元。

三、存量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截止2019年12月31日各部门单位存量资金结余73628.16万元(其中:各部门实有资金银行存款59486.69万元、当年大平台结余14141.47万元,财政专户存量资金结余75966.57万元(其中:2017年及以前6566.42万元、2018年当年7874.71万元、2019年当年61525.44万元)。

根据账面反映,2020年区财政收回各类截至2019年12月31日财政存量资金2080.34万元,其中:

1、各部门单位104.52万,无可统筹资金

2、各财政专户1975.82万,无可统筹资金

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意见

(一)区本级预算执行发现的问题

1、部分预算支出执行率较低

12020年可执行指标表反映,2020年金安区本级预算追加2044.41万元,其中3项追加预算执行率为零,合计金额392.78万元经延伸审计,截止审计之日已拨付303.27万元。

2)2017-2019年度结余结转资金中,在本年度仍有12800.95万元未支出其中23项预算来源为2017年度结转,预算金额9380.33万元;66项预算来源为2019年度结余,预算金额3420.62万元截止审计之日2019年度结余资金3420.62万元已通过财政总预算收回并缴入国库

审计意见财政部门对追加的预算资金应尽快进行拨付;对于2017年度结转资金与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核实,如确不需使用作为存量资金及时收回。

2、未按规定比列提取预备费

2020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0945万元,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查预备费预算数为3890万元,未按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额的1%-3%提取预备费。

审计意见:区财政局今后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规定提取和使用预备费。

3、“三经费预算编制降幅未达到3%

根据区财政局提供三公经费比对表,2019年三公经费年初预算1438.61万元,2020年三公经费年初预算1408.1万元,减幅2.12%。其中减幅小于3%以上一级预算单位38个。

审计意见:区财政局要求相关部门单位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科学编制预算,不得超标准编制

4、7个参照直达项目资金未拨款到位。2020年金安区7个参照直达项目结余3967.46万元未拨款到位,其中4个项目拨款进度为0%,总金额2512.34万元、1个项目拨款进度为89%、1个项目拨款进度为35%、1个项目拨款进度为64%。

审计意见财政部门对于未拨款到位的参照直达专项资金应及时下拨,不得滞留。

5、中央省市项目资金未下拨。2020年指标综合查询表显示,共有133个中央省市项目预算39445.91万元,年末已批计划33177.67万元,当年未拨款。延伸审计至目前已拨付14898.16万元。

审计意见财政部门应查明专项资金滞留的原因,并及时拨付,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

6、上级指标单未及时下拨。根据区财政局提供下达指标单和账面实际支出比对发现,2020年上级专项普惠金融特色奖补资金99.98万元,当年指标已下达至科室,但实际款项未支出。该款项已于2021年3月拨入综合股。

审计意见财政部门应监督各科室,对于已拨付至各科室的专项资金,各科室应及时拨付至项目,不得滞留。

7、未充分跟踪和论证项目支出,导致363万元财政专项资金闲置和滞留

1)企业股账面反映,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他应付款-城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奖补资金”科目贷方余额333万元,经了解,此资金是自2017年起每年由财政预算拨付企业股80万元,要求用于农贸市场整治提升项目支出,审计发现截至审计之日,该资金未见企业股拨付使用,导致财政资金闲置。

2)2020年11月由区预算拨付企业股万隆农贸市场有限公司碧桂园标准化菜市场建设项目奖补资金30万元,经了解,此项目建设已于2020年2月停工,至今未建,导致企业股无法拨付此款,造成财政专项资金滞留账户。

审计组意见:财政部门应充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并且及时进行跟踪,对确定不使用的资金转作存量资金。

8土地出让金征收不到位

金安区2020年土地出让金账面反映,六安蓝城运动小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020年拍得的六金出2020-35号地块,该地块应缴出让金总额25460万元,实际缴纳12630万元,下欠12830万元。

审计意见区财政局及相关部门单位应加强对土地出让收入的征管工作,制定清收计划,及时收回欠款,并测算相应滞纳金。

9、国有资产信息系统部分信息不准确

目前,金安区国资管理登记系统,未能反映全区房屋资产的真实存量全貌,部分资产的增减未在区国资管理系统中及时登记、核销,如:区政府3个办公区大楼未登记,系统内现存的103条1990年前的房屋记录,50263.45平方米,价值2988.06万元,资产实际已不存在。

审计意见金安区财政局要积极履行国有资产配置管理职责,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动态管理和监督。

10、往来长期未清理

截至2020年12月底,全区共24个一级预算单位近三年债权未清理,金额合计3066.53万元,截止审计结束日,18个单位反馈已结清28.05万元,6个单位未反馈意见。

审计意见金安区财政局应组织相关单位对长期未清理债权进行清理。对于历史遗留问题应查明缘由,调整有关科目。

11、使用未按法定渠道取得的发票报销入账34.40万元

企业股以收条形式支付农贸市场租金20万元,列“其他应付款-农贸市场经营权租金”科目;以安徽明牛羽绒有限公司自制收款收据支付该公司房屋租金14.40万元,列“其他应付款-电子商务专项资金”科目。致使对方公司和个人漏缴税金。

审计意见财政部门今后应加强对会计单据的审核,对于不合规的票据不得接收,并督促相关企业补开正式发票。

12、以前年度审计整改情况

非税账面超期无执收单位确认款未及时缴库问题未整改。2020年审计反映“2019年非税账面超期无执收单位确认款未及时缴库”问题,截至2020年12月31日“暂存款—待处理(事由不明待查)款项”余额1238.53万元,此问题没有整改到位。

(二)社会保障基金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

1、395名低保人未参保

截至2020年底,由于基本养老保险是自愿参保,实行代缴政策时,部分低保人员系统中没有参保信息,导致政府代缴失败,金安区395名低保人员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审计意见金安区人社局应及时将未参保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并录入系统,做到应保尽保。

  1. 违规发放养老保险金110.84万元

    违规向631已死亡人员支付养老保险107.41万元1人重复享受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3.43万元

审计意见金安区人社部门要进一步核实情况并追缴。

3、重复参加养老保险

截至2020年底,金安区有74人同时重复参加养老保险。其中:1人重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73人重复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与居民养老保险。

审计意见金安区人社局应尽快查明原因并进行清理

4、未及时清退个人账户沉淀资金12.44万元

截至2020年底,金安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未及时清退已死亡1年以上人员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其中:已死亡1年以上人员6人,涉及资金12.44万元。

审计意见金安区养老保险中心应在全省退费系统模块上线后及时办理清退手续。

(三)部门预算执行发现的问题

1、部门收入预算编制不科学,年底盈余过大

2020年,区人社局财政预算拨款收入1010.15万元、占年初批复预算数的151.09%;支出782.36万元,占年初批复预算数的117.02%;当年累计盈余318.16万元。

审计意见区人社局今后应依据本部门实际情况,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收支变化因素等情况编制收支预算金额

2、部门决算编制不真实

区人社局2020年度决算报表反映,当年财政拨款收入797.02万元、其他收入308.46万元,基本支出293.98万元,项目支出489.4万元。而财务报表则反映,当年财政拨款收入1010.15万元、其他收入9037.09万元,基本支出782.36万元。决算报表反映的收支情况与财务报表严重不符。

审计意见:区人社局年终决算应严格按照本部门本年度实际收支情况编制报表,不得编制与财务报表不一致的决算报表。

3、超额发放民政社会救助金3.9万元

通过对区民政局2020年社会救助金发放清单和死亡人员信息比对反映,区民政局未及时取消已死亡救助对象社会救助金发放,导致超额发放社会救助金3.90万元,涉及52户,前期已追回0.94万元。截止目前区民政局已整改到位。

审计意见:区民政局日后应当加大对补贴对象的审核,强化动态管理工作。

4、截留财政专项资金1856.51万元

区教育局教育经费结算分中心账面反映2020年底教育分中心账户结存专项资金总额1856.51万元,2020年度均不存在发生额,且项目已完工,构成截留财政专项资金行为。

审计意见:责令区教育局限期改正,对于滞留的专项资金及时拨出;对于不需要使用的2018年“改薄”资金已全额收缴财政

5、结余资金未上报财政回或调整预算

区人社局2020年初账面累计盈余为1338.64万元、货币资金余额661.06万元;2020年末账面累计盈余1639.44万元、货币资金余额1166.17万元。上述情况属区人社局未能将各年度收支盈余形成的结余资金上报区财政回或调整预算,造成结余资金长期闲置。

审计意见:区人社局今后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将上年编入下年预算,做到预算科学合理。

6、无依据收费48.69万元

区教育局延伸单位2020年共收取新华书店返还款48.69万元,其中人民路小学东校8.26万元,清水河学校37.6万元,皖西路小学2.83万元。

审计意见:区教育局今后不得无依据收取相关费用。

对于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相关部门单位的认可和高度重视。部分问题已整改到位,对于尚未整改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正在积极整改。

五、审计建议

(一)加强预算管理,优化财政资源配置。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无效低效支出,盘活各类沉淀资金资产。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预算、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资产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二)压实管理责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坚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完善预算编制、执行与绩效管理的衔接机制,推动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及时分解下达上级专项资金,加快项目推进和资金拨付,形成结余的及时收回财政统筹使用。不得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完善拨付程序,杜绝专项资金使用不合规的情况。

(三)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增强对非税收入的调控能力。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对于未征收到位的非税收入及时征收到位,不得挪用挤占非税收入。严格按照部门预算要求,把非税收入形成的财力与其他财政收入形成的财力一同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统筹安排,实行真正统一的财政预算,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作用,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剂能力。

 

关于金安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7月上旬财经工委对我区202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安排进行了初步审查,现将审查情况报告如下:

上半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5.2亿元,增长14.6%;财政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同比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8%;固定资产完成投资108.8亿元,同比增长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3.6亿元,同比增长40.1%;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32亿美元,同比增长111.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3.2%和16% 

审查认为,今年以来,面对突发疫情冲击,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应势而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战略,立足区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的调度、预测、分析和研判,紧扣一体化,聚焦高质量,构建新格局,助推全区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十四五”取得开门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经济发展层次较低,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仍未缓解。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当前我区已进入新一轮重大政策叠加期,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国家宏观政策动向,敏锐把握国家宏观调节的方向,在紧扣“一体化”,突出“高质量”上精准施策,持续用力,强化招商引资战略,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持续推动工业发展,着力破解资金等要素瓶颈,全力推动经济稳定增长,为实现全年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

2、着力绿色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要高度重视绿色发展,无论是在产业规划发展中还是在乡村建设行动中都要把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始终,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打好“碧水保卫战”、“蓝天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在绿色发展中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促进乡村振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

3、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申办普惠性幼儿园,提高普惠性幼儿园的覆盖率。着力实施好就业优先政策,统筹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快民生工程工作进度,切实兜牢民生底线。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推进智慧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平台建设,落实好特殊困难群体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强医疗卫生工作,加快医疗服务网络、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防控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金安区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1年上半年

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7月上旬财经工委对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初步审查。

初审认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汛情的双重考验,区政府及财税部门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着力提升财政治理能力等务实举措,全力保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汛救灾保卫战、精准脱贫收官战,支持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减收增支压力,区政府不断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紧紧兜牢“三保“底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但是,财政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运行风险增大;部门预算执行有待规范,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对此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为做好下一步财政工作,财经工委提出如下建议:

一、努力确保财政平稳运行。大力推进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巩固减税降费成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稳住经济基本盘,着力支持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国内外经济形势走向和潜在重大风险的研判,强化收入预期管理,掌握主动权,积极应对收入下行压力;加大各类财政资金统筹力度,多渠道稳定财政收入,增强财政保障能力;深刻认识当前的严峻形势,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切实兜牢“三保”底线;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全力保障财政收支平衡。

二、深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完善标准科学、规范透明、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预算安排与项目评审、绩效评价、审计意见等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健全预算绩效管理机制,扎实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重点加强对重大项目执行及重大政策落实情况的绩效评价;完善存量资金定期清理机制,加大统筹使用力度;强化国库资金管理,合理调节库款余额,提高调度水平和运行效率;规范账户管理,全面清理整顿各类账户,撤销无开立依据、不符合开立程序的账户,防止库款分流到专户沉淀闲置;规范部门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严格按预算指标、用款计划、项目进度及规定程序办理资金支付;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执行进度考核通报制度,有效控制结余结转,促进资金提质增效。

三、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控。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科学决策举债事项,加强对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和监督,处理好发展与合理负债的关系;严格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严格限定政府举债程序和资金用途,加强债券资金预算管理,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对隐性债务的统计分析和风险防控,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预警分析、风险报告、应急处置机制,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强化债务管理考核问责,将政府性债务管理纳入对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建立对违法违规融资和违规使用政府性债务资金的惩罚机制。积极推进落实政府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制度。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关于金安区2020年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健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初工作安排,财经工委对区政府《关于2020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

审查认为,区政府审计部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注重创新方式方法,聚焦重大决策部署,审计点面结合、重点突出,审计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评价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工作,客观地揭示了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有效发挥了审计监督作用,对于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和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针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能力,财经工委提出以下建议:

1、明确整改责任,提高监督实效政府要加大对审计部门依法审计和查处问题的支持力度,财政及相关部门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认真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归类,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措施,切实做到有错必究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要与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严格追责问责。审计机关要依法依规公告审计结果,被审计单位要公告整改结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监督实效。

2、突出监督重点,履行审计职能紧紧围绕委的重大决策部署、重大规划,按照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审计全覆盖的要求,持续关注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与效果,着力加强对部门预算执行、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的跟踪审计,不断揭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项目建设、政府采购、绩效评价等领域存在的问题,完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全面聚焦热点难点问题,加强对落实“六稳”“六保”任务、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抗疫特别国债使用等重点工作的审计,推动重大政策措施和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以上报告,请示审议。

 

关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报告

区民政局局长  丁德武

 

尊敬的张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会议报告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金安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区常住人口为82.93人,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50.31人,占60.6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71人,占39.39%。60岁及以上人口为15.8人,占19.12%,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7人,占15.29%。与2010年金安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27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6个百点,根据国际通用的判断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人口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7%,就可以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了。那么,从金安的人口结构看,金安人口结构已经呈现出日益老龄化的趋势

一、目前现状

全区现有各类养老机构71所,其中农村特困供养机构29所,社区康养中心7所,社会(民办)办养老机构35所,总床位82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6.1张。其中护理型床位2700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34%。特困供养人员7192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849人,集中养护475人,集中养护率达到55.95%。

二、工作进展

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多方参与、统筹规划”的总体思路,我区已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一)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全区经民政部门备案运营满一年以上的社会养老机构发放运营补贴和一次性建设补贴(房屋租赁的发放床位租赁补贴),建设补贴按照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3000元补贴;租赁补贴按照床位数给予每张床位每年300元补助;运营补贴按照机构入住人数、入住人员的行为能力(评估后)区别对待,予以补贴,即: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的类型,每人每月分别予以补贴200、400、600元不等的补助。 2020年全区发放补贴资金694.26万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约2250万元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0所。加大投入,连续4年开展老院居住环境、消防达标、生活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专项资金450万元对9所公建公管的特困供养机构的辅助用房、生活实施配套、消防器材等基础设施全面更新。全区所有公办敬老院老人房间都配备了电视机,一部分敬老院还安装了空调,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2020年,设计床位120张,总投资1900余万元,新建成的木厂镇敬老院投入运营;投入200万元对41所农村五保之家功能、环境、设施进行了改造争取市级专项资金120万元对22家农村民办养老机构消防设施全面进行了提升达标;开展城区低收入老人养老和失能老人护理的购买服务。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439.56万元。

(二)引用社会资本,转变服务管理模式。我区先后出台《金安区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社区居家养老康养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意见》《养老机构公建民营实施方案》《金安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举措,规范有序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所有特困供养机构移交辖区乡镇政府管理,明确乡镇和区民政局工作职责。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将政府运营的或新建尚未运营的养老机构交由具备养老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运营,在优先接收保障对象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面向社会失能、独居、空巢、高龄老年人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资源闲置床位作用,保障了社会老人入住机构养老的愿望目前,全区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有21家,接纳社会老人255人。申请世行贷款714万美元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新建社区康养中心7所、城区社区康养中心达14家,全面开启了嵌入式的社区养老新模式

加大社会资本养老服务业的引进力度,通过引资,一大批高、中、低端的养老机构入住金安,总投资23亿元。如:万兴悠然居养老中心、如龙颐养康养中心、蓝溪康养中心、神龙旅居养老中心、东部新城医院医养结合中心满足了不同等次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的社会资本的养老机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床位近5000张。农村民办养老机构已逐步兴起,目前已备案办养老机构35所,床位3148张,离土不离乡的寄养、托养等养老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三)探索为老服务,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制定居家养老服务指南,出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标准。制定《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养护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和《特困群众社会化组织化养护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选择了孙岗老年公寓、东桥潘店敬老院等6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为特困供养人员集中养护点,解决特困供养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养护问题针对兜底脱贫,我们又改造了三十铺镇枣树回民小学为失能半失能人员集中养护点;改造椿树镇朱庵小学为失智人员集中养护点。目前,特困供养中的、兜底脱贫中的失能、半失能、失智集中养护人员达655人,确保了保障对象中的集中养护基本需求。加大医养结合力度,方便养老就医,在全区25所特困供养机构设立医务室,实行就近就医和就地结算。大型的民办养老机构都设立了康复医院和诊疗室,民办小型的养老机构就近与乡镇医院或村卫生室签订协作协议,方便了养老人员的看病就医。出台《金安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开发特殊困难群体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强化动态监测,落实帮扶主体,为三级特殊困难群体配备一键呼叫设备,确保此类群体发生意外事件后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帮助。目前,进入系统管理的特殊群体568人。联合扶贫局出台《金安区分散供养特殊困难人员关爱办法》,对全区6037名分散供养人员开展逐人逐户走访,查看情况,综合运用“联系帮扶、购买服务、志愿服务、兜底保障”等措施,切实提升保障对象的保障能力和生活质量。积极推进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智慧化建设试点,其中中店乡敬老院获得省示范智慧养老机构、清水河街道李台社区康养中心获得省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项目、六安银和老年公寓获得市示范智慧养老机构等荣誉称号。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建设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监管服务平台,组建养老服务社工组织,通过平台,远程调配居家照护服务的保障能力助餐、助医、助洁、助欲、助急等提供上门服务,最大限度地做好居家养老的服务工作。

三、存在不足

一是养老事业的关注度不够。近年来,我区养老事业虽然有了发展特别是政府在特困群体的关爱和兜底脱贫保障对象方面投入较大,政府性保障对象的养老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社会养老方面关注度不够,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研判不足,分析不透,关注度不高。特别是在如何做好公益性、福利型社会化养老上政策不完善,规划不全面,投入不足。在养老事业发展上要素保障不到位,支持社会化养老的配套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已有的优惠政策难落地等。特别是在农村开办的适合农民养老的机构,运营上往往是举步维艰。

二是养老行业专业人才缺乏。目前,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的,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工作人员都是50岁以上的“年轻老人”,养老机构服务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文化程度低、服务能力偏弱、缺乏专业护理技能和老年人专业化服务常识等问题普遍存在,护理能力和服务质量难以保障,从而导致服务老人仍然停留在为老年端端饭菜、打扫卫生等饮食起居基本生活照料上,对需要康复锻炼、失能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文化生活方面的服务还存在很大差距同时,养老服务人员的工资待遇体系建设、技能培训、技术认定等政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是配套养老用房参差不齐。我区城市社区的康养中心建设于2018年,政府要求社区康养中心建设面积都不低于600。但在实际选址中,老旧小区养老用房根本无法解决。新建的小区,部分开发企业代建用于社区养老用房往往是不好出售的房屋,或分散、或在居民楼内,或架空层、或不通风不透光的底层、或交通不便,或容易产生邻避效应等,很难有相对独立的且通风又透光适合老人居住的养老处所,即使是装修好且功能配套的康养中心,老人入住一段时间后都因不适宜长期居住等问题而搬出,群众反映强烈。

四是资金筹集的渠道有限。按照我国目前的“9073”养老模式(居家90%、社区7%,机构3%),居家养老占大头(90%),居家养老需求政府提供的公益服务更是刚需,这个服务主要由政府出资购买目前,我们为城区特困、低保、重点优抚对象等老人提供政府购买的一些日常服务没有财力能够让那些居家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更多更入微的公益性照料服务。特别是农村居家老人,人多面广,根本无法系统性地开展起来其他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公益慈善等组织因成本问题很少涉及这个领域,导致养老服务资金投入单一,量不足,服务能力和水平与老龄化社会进程不相适应

以上问题的存在,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养老服务机制体制尚未健全。目前,就设计层面而言,上级出台了一些指导性意见文件,但养老事业目前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地虽然都在开展各种各样的探索性尝试,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政策”,但在服务、管理等养老服务的各个环节,还没有统一标准和规范,在各类资金和项目争取上往往找不到具体的明确依据、需求与投入不对称二是目前养老事业发展摆不上位置。在全社会都在抓经济发展的时期,特别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人们往往关注的是经济发展速度,GDP的增长,关注的是项目的大小和投入多少,城市建设和城镇化率,对养老事业发展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没有将公益性、事关每个人即将面临养老的事情摆上位置。社会养老仍受传统思想影响。传统思想影响,有积攒资金能力的老年人积攒资金留给子孙,缺乏“花钱买服务”的消费理念无积攒资金能力的人,有进养老院的愿望因资金问题望而却步,宁愿独居、空巢,在家里凑合着生活,往往是最容易发生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而养老服务所需的工作人员,很多人都认为是服侍人的风险大,责任大,又脏又累,宁愿外出吃苦受累,不愿意服侍老人同时,政府的公益性、大众性养老意识也不强,没有真正将改革红利和发展的成果分享到老人养老上来。

  1. 工作建议

    (一)逐步探索建立适合城乡养老的新体系。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城镇化率的提高,留守的独居空巢老人增多和独生子女家庭等的养老矛盾日益凸显,为了积极应对这些问题,建议:在农村,1、依托乡镇医院,在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一所能够容纳300-500床位的、医养结合的集中养护、照料中心。以中心为依托,在较为偏远的农村村部附近设置若干个养老点,形成乡镇区域闭合体系,让有活力老人在村级点养老,不能自理的老人进入乡镇中心点集中照料,解决他们“离土不离乡”养老思想。2、乡镇政府要统筹现有的国有资产或国有土地存量资源,解决养老的土地要素保障问题。3、在开办方式上,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可以有公建公营、公助民营或有政府监管的社会资本民营等多种方式。上级政府要在公益性社会养老方面,出台一些激励、保障、配套政策,鼓励支持养老事业快速发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在城市,1、在目前现有的嵌入式社区养老点基础上,配套增加城市较大小区的养老点(目前一个社区只有一个),每一个点的面积要增大,多设床位,社区的养老点位置要适宜,方便老人出入和日常生活。2、政府在主城区附近要统筹规划养老用地,无论是公建公营还是民建民营,必须能够满足城市大众化的养老需求。3、依托公立医院,增加失能、半失能的护理床位,加大政策支持,确保老人全生命周期的照料服务,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逐步探索建立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根据90%居家养老的特点和老人服务需求,制定长期、短期、定期、临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办法。建议:1、在乡镇和街道逐步建立社区工作站,通过工作站的平台,招引有资质有服务能力的社工组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让社工组织开展有需求的老人上门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精神慰藉等服务活动。2、按照“就近、就亲、就邻”的原则,采取协议方式与老人家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责任、服务内容、标准、价格,建立完善“无偿、低偿、有偿”照料服务方式,保证老人居家的安全性和照料的长期3、要加大子女赡养老人的法律义务的宣传教育,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完善老人合法权利保障的法律援助体系,政府或各级党组织要真正成为老人合法权益保护的主张人、不能充当“和事佬”。4、要逐步建立一支有公益组织、爱心组织、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等组成的社会服务体系,让社会参与进来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社会氛围,努力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养老”格局。

    (三)逐步探索培养养老服务人才新机制。面对养老服务技能人员缺乏,从业不多、服务不优等问题建议:1、政府要协调有关职业技术院校开设老人护理专业、培养护理专业人才,在从业人员的技术职称评定、从业人员的待遇上给予政策优惠和照顾,让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2、要尽快建立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增加人员编制,配备专人,让专业的事有专门的人来做。养老中心要有培训场所,让从事养老的人员经常性接受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老人的质量同时,养老指导中心还要承担社会养老机构的监管、等级评定、奖励政策的监督、日常管理等职责。3、政府要将养老服务人员培训纳入就业培训计划,结合脱贫后的家庭就业,无偿培训那些就业愿望强又无专业技能的脱贫人员,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稳定脱贫成果。 

    (四)逐步探索建立智慧养老新平台。为适应新形势,满足新需求,按照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区拟开发建设集管理、查询、统计、监管、呼叫、服务等于一体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为政府提供养老决策服务,为家庭、社会提供交流、查询、参与的载体,为老人直接提供远程服务。建议:1、政府要给予关注和资金投入,满足平台系统建成后正常运营,更好地为全区养老事业服务。2、结合“互联网+”的模式下一步我们将与医疗、医保、住房、供水、供电等部门对接,及时将与老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并入系统,加大技防力度,随时了解掌握居家老人的活力特征,减少冲击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请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批评指正。

 

关于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社建工委主任  林国彬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7月28日由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德云带队,区人大常委会部分委员,区人大社建工委、部分乡镇街人大负责同志及区人大代表参加,对我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2个特困供养机构,1个社区康养中心,1个社会办养老机构进行了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区现有养老机构71所,其中农村特困供养机构29所,社区康养中心7所,社会(民办)办养老机构35所,总床位8200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6.1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2700张,占比达到34%。特困供养人员7192人,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849人,集中养护475人,集中养护率达到55.95%。

(一)资金支撑,养老保障进一步到位。对全区备案运营满一年以上社会养老机构发放补贴。其中建设补贴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补贴3000元;租赁补贴给予每张床位每年补助300元;运营补贴按照自理、半失能、失能的不同类型,分别给予每人每月200元、400元、600元不等的补助。2020年全区发放补贴类资金694.26万元。设计床位总投资1900余万元,发放高龄津贴补助资金439.56万元。“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敬老院投资约2250万元。

(二)统筹规划,养老设施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建、改扩建敬老院10所,连续4年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完成9所公建公管特困供养机构辅助用房、生活环境、消防安全等基础设施改造,集中供养特困老人生活质量得到提升。2020年,木厂镇敬老院投入运营,41所农村五保之家功能环境得到改善完善,22家农村民办养老机构消防设施全面进行了提升达标。

(三)模式创新,养老质量进一步提升。我区所有特困供养机构移交辖区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明确乡镇和区民政局工作职责。通过承包、委托、联合经营等方式,将政府拥有所有权正在运营或尚未投入运营的新建养老设施运营权交由有养老资质的企业、社会组织或个人运营,在优先接收有入住需求基本养老服务保障对象基础上,面向社会失能或高龄老年人开放。目前,满足不同等次需求的,全生命周期的社会资本的养老机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床位近5000张。

(四)政策引领,养老体系进一步构建。出台《金安区养老服务和智慧养老实施方案》《金安区特困人员供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金安区分散供养特殊困难人员关爱办法》等文件,明确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标准。实行医保定点审批和联网结算,积极推进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智慧化建设试点,加快筹建区级智慧养老综合监管平台。

二、存在问题

(一)养老专业人才不足。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人员流动率高、劳动强度高、年龄高和工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文化程度低“三高三低”现象。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仍停留在提供活动场所、简便餐饮、午休床椅以及援助服务对象等基本生活照料上,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服务还跟不上。

(二)养老配套用房不全。我区城市社区的康养中心建设于2018年开展试点,每所社区康养中心建设面积原则上不低于600。但部分老旧小区社区用房问题无法解决,部分开发企业无偿交付的社区用房都在居民住宅楼内,且房屋分散,结构不合理,群众反映强烈。

(三)养老资金保障不畅。我区真正享受政府购买的服务和社会提供的低偿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占特殊困难老人的比例偏低,特别是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尚未系统性地开展。养老服务行业主要靠政府支持,其他社会力量很少涉及这个领域,导致资金投入单一,数量不足。

(四)养老技术运用不足。“互联网+”健康养老项目没有按需求导向开发,老年人对“互联网+”有一定程度的排斥。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不够,养老服务与户籍、社保、社会救助等尚未实现数据共享,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现象,老龄人个人信息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工作建议

(一)建立养老服务新型模式。一是树立“人性化”服务理念,在确保物质生活保障的同时,高度重视老年人精神慰藉和精神关爱;二是推进“多元化”服务主体,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转变,逐步实现政府主导、家庭尽责、社区服务和社会参与;三是探索“医养式”服务模式,以医疗护理、健康检测、卫生保健等为重点,整合公共服务功能,努力打造金安健康养老特色服务品牌。

(二)加大养老服务资金投入。一是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加强政策引导、信贷支持、财政扶持,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正常经费投入机制;二是合理安排财政资金,加大对新建、改建和扩建养老服务设施,重点是老年人活动场所和公办养老机构等建设资金投入;三是实现服务多元化投资,借助慈善组织、企业捐赠等方式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资金。

(三)强化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在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相关养老服务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二是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培训,逐步完善招募社会化、管理正规化、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三是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养老类专业人才,吸收专门人才到公办养老机构工作,对到社会举办的养老机构工作专门人才给予适当奖励。

(四)推动智慧养老体系发展。一是推动“互联网+”健康管理服务,建立以医保体系为基层的健康管理体系,实现紧急救护、康复护理、远程诊断、远程监控等保障;二是扩展“互联网+”生活照料服务,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各种生活服务;三是提升“互联网+”精神慰藉服务,通过虚拟社区组织老人开展各类活动,建立心理预警机制,及时处理并解决安全隐患。

 

金安区城管局(金安支队)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汇报

区城管局副局长    俊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感谢区人大各位领导对城管工作的关心、支持、重视,感谢对我局各项工作的监督。

近年来,区城管局(金安支队)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目标和要求,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持续抓好市、区“七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现将相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机构及人员

金安区城管局内设三个事业执法大队和办公室、市容管理股、计财装备股、法制股、监督考核股5个股室。2019年城管体制改革后,市城管局金安支队与金安区城管局合署办公,内设综合科、公共服务中心、渣土管理执法大队、督察大队、乡镇街派驻城管大队等16个副科级机构。现金安区城管局(金安支队)共有人员308人(不含市环卫处金安环卫所),其中金安区城管局人员169人,其中协管员94人;金安支队139人,其中协管员50人。另外市环卫处金安管理所现有人员32人。

(二)职责

金安区城管局权力事项118项(新增19项物业管理权力职责清单)。其中行政审批5项,主要有户外广告审批和临时占道审批;行政处罚76项,主要有市容环境卫生、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城镇规划部分管理、城镇绿化、环境保护、工商管理和公安交通管理部分行政处罚权;行政奖励2项,主要为市容环境和城区公厕规划方面奖励先进单位和个人权;行政强制2项,主要有不执行有关决定的查封施工现场、强制拆除和不符合城市容貌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者设施的强制拆除;行政征收4项,主要有城市道路占道费、挖掘费,超计划用水加价收费、垃圾处置费的征收;其他权力10项。

另外金安区城管局还承担文明创建、各大节日、赛事保障工作和城区铲雪除冰、应急防汛、重点工程征迁项目保障等任务。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整治市容市貌

今年以来,城管局(金安支队)结合市、区“七大专项行动”工作,落实“721”工作法,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无死角,持续开展85次辖区市容市貌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先后对万达广场、海心沙广场、六安大市场、沃尔玛、红街等商业地段,金桥农贸市场、银河菜市场、清风路菜市场、华山农超等农贸市场,以及各类老旧小区等场所沿街门面出店经营、乱停车、违法搭建、流动摊点等违规行为进行劝导服务和集中整治;对小区内部卫生死角、乱搭乱建、绿化损毁、道路破损、小广告、飞线充电,不文明养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不良现象持续开展执法进小区活动,认真抓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七大专项行动”各类问题整改。

1.办理事部件。通过集中整治、联合执法、日常巡查,城区五街一乡近一年来累计受理各类城市管理事部件问题38308起,月均3500余起,中心平台电话受理各类“12319”城市管理热线问题600余起,月均20余起。

2.整治违规经营。引导、规范便民早餐点、夜市等流动摊贩入室、入点规范经营,规范占道经营5200余家、流动摊贩8700余个,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2.4万余份,发放文明创建《致广大经营户一封信》2.8万余份,依法暂扣各类煤炉(烧烤炉)700余个,治理整顿废品收购点120余处。

3.清理违规广告。规范户外广告设置,统一门头牌匾标准,按照“治乱、减量、提档、规范”的要求,集中查处和拆除违法违规设置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户外广告设施。今年以来,清理户外“牛皮廯”小广告96000余处,门头广告1300余个、小耳朵广告牌2100余个,对全区小广告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

4.整治环境秩序。集中整治老旧小区环境卫生50余次、治理校园周边秩序200余次,查扣渣土车辆道路污染120台,查处渣土管理一般程序案件15起,处罚金额共3.5万元,与40余家施工工地签订文明施工协议。

5.保障农贸市场周边秩序。对青年路、银河、七里站、金桥、东城、南屏苑等农贸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秩序进行管理,配套完善垃圾收集箱200余个,清理内外部卫生死角80处、暴露垃圾8吨、污水满溢15处、乱堆乱放120处、乱贴乱画580处;拆除农贸市场周边乱拉蓬布60处、乱搭乱建32处等影响市容的各类违法建设。

6.管理临时摊点群实行堵疏结合方式,要求300余户符合卫生标准流动摊点按照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划线定位归位经营,严格遵守摊点群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人走地净、摊撤位洁,不断推进流动摊贩规范经营。

7.组织示范道路、示范街区创建活动。通过畅通交通秩序、修复破损路面、加强错时值班、劝离流动摊贩、加大巡查力度和整治力度,落实长效管理等方式,积极开展示范道路(皖西大道路段:五里墩以东,安丰路以西)、示范街区(皖西大道以北,安丰路以西,龙河路以南,龙河中路以东)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城市整体环境。

(二)持续强化规划管理

1.开展违建管控。利用徒步检查、车辆巡逻、无人机航拍等方式开展常态化巡查督查,对新建、在建违法建设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及时上报、及时查处,每月发布违建通报,今年上半年,拆除违建73户,共计3516平方米。坚决遏制违法建设行为发生,实现违法建设“遏制增量、控制变量、消化存量”的目标。

2.规划违法案件查处2020年依法成功办理水岸华庭、悠然南溪等10起未批先建违法建设项目案件并处罚款3846382元;今年上半年,合法性审查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103件,其中办结案件处罚金额815161元。对国邦永盛违法建设案罚款172951元、茂祥置业水韵东方项目罚款517390元。

3.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规划。配合市城管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立法工作,初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机制,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三里桥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实施体系建设。在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示范范围,按照市统一计划,2022年,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逐步达70%以上。

(三)持续开展环卫保洁

去年4月,金安区环卫作业(城区120平方公里金安辖区及城北乡)正式交由中标公司福建龙马环卫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市场化运营。正式运营后,我局重点做好环卫作业监督考评,依照六安福建龙马环卫公司对我区298条道路清扫、67个无物业小区保洁、城市家具养护、生活垃圾收集清运、78座公厕及8座垃圾中转站运维、环卫应急保障等环卫服务项目我局严格落实“日检查、月考核”制度,进行有效监督确保辖区环境秩序规范整洁。

今年7月,接管农村环卫一体化工作以来处理农村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偷到垃圾400余处,清理小广告8000余处清掏乡镇服务区域绿化带垃圾170余吨累计清理、清运建筑垃圾约190吨。7月累计清运各类垃圾约4825吨。

(四)开展疫情防控

5月中下旬,及时、高效、科学完成今年疫情防控和新冠疫苗接种保障工作。先后投入城管队员1500人次对辖区360个小区点位约40000人进行4次核酸检测点位保障和入户保障,抽调30名城管队员分别参与毛坦厂镇、市委党校、及各小区疫情防控卡点,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

(五)持续开展交通整治

清理和取缔违规接坡等行为,严禁擅自占用、损毁无障碍通道,清理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上不符合设置要求的停车泊位,整治私设地锁、路锥等路障行为,加强车辆停放秩序管控。今年上半年发放各类宣传单页20000余份、停车温馨提示卡10000余份,张贴文明创建宣传标语机动车600余辆,规范违规停放共享单车6800余辆,先行登记保存不按规定投放乱停乱放共享单车2800余辆,拍摄机动车违停4700余辆,划设停车位860个,设置阻车桩910个。积极谋划综合利用辖区闲置地块建设生态修车场25处。

今年7月,新组建联合执法大队,大队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联合执法为重点,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行动。先后发放一封信、温馨提示卡15万余份,拖移机动车55辆、非机动车235辆,宣传教育后放行249车,配合属地大队拍摄违停227辆,规范共享单车980辆,清理私占停车位22处,清除违章接坡42处,划设非机动车停车线2754米,督促物业修复公共停车设施3处,施划停车标识2369个。

(六)加强防汛应急保障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升

为提高金安城区防汛应急保障水平,结合城区创建基础设施建设,区政府实施“易涝点整治”和“创城基础设施提升行动”两大工程。先后确定易涝点整治项目31个,创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项目227个。截止目前,易涝点整治项目已施工31处,已完成施工22处,正在施工9处,疏通(清淤)下水管道3040米;清理污水井、化粪池和雨水井(口)52个;铺设管道1390.5米;新增和修复雨水井(口)149个;更换球墨铸铁井盖和雨篦84个。创城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已施工55处,开工面积约36000 ㎡,已经完工28处面积11000 ㎡。

(七)加强小区物业管理

物业管理工作自2021年7月14日移交我局以来,局按照区编委赋予的19项权力职责清单,深入小区开展调查研究和信息摸底登记。并以此次物业管理职能划转为契机,理顺架构,着力破解难题,认真落实和履行辖区物业管理工作和指导乡镇(街)人民政府(办事处)依法开展物业管理职责,扎实抓好各项物业管理工作。处理物业方面市长热线300件和市长信箱45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居委、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四位一体”的议事协调机制,推动物业管理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建立物业管理与综合执法工作衔接机制,落实行政执法进小区,成立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辖区政府、物业协会、社区和物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考核组,建立“优胜劣汰”退出机制和区级物业联席会议制度,规范物业企业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

(八)推进农村环卫一体化建设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升农村环卫一体化服务质量,营造整洁、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区城管局创新举措,狠抓落实,强化督导,以“全区一盘棋”的思维,扎实推进农村环卫一体化建设工作。一是健全人才机制。督导六安福龙马环卫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管理制度,及时撤换经验不足、工作能力低的乡镇项目经理,选用经验丰富、责任感强的负责人,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二是加强设施保障。新增900个垃圾桶,并按要求摆放到农村具体点位;将移交的部分故障率高、容积小的垃圾清运车淘汰,替换为侧装式清运车辆,同时添置部分垃圾运输设施设备,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对各乡镇公厕、中转站及时排查维修,保证各类设备运转良好。三是强化规范管理。每天对我区下17个乡镇街,总面积约1460平方公里范围内主次干道及两侧范围(含绿化带)、乡镇(村庄)街道的环境卫生进行督导检查;建立区城管局、环卫所及各乡镇分管领导参与“金安农村环卫一体化联动群”,通畅渠道。截止目前,累计出动4800人次,清理积水、淤泥堵塞约200余处,处理农村房前屋后背街小巷偷到垃圾400余处,清理小广告8000余处、清掏服务区域绿化带垃圾170余吨,累计清理、清运建筑垃圾约190吨,排除安全隐患46处。7月份累计清运各类垃圾约4825吨,农村坏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善

三、存在问题

(一)配套保障尚有欠缺。主要表现一是人员不足、车辆不足、经费不足,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正常开展受到制约。二是表现在借法执法问题,目前有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没有一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专门法律文件。

(二)管理范围时有不清。辖区卫生质量有待提高,多头保洁、边界不清、形成盲区问题;共享单车停放混乱,管理主体责任在城管,准入权在市直相关单位;出店经营、占道经营反复出现,公共机构、企事业单位“门前三包”落实不力问题,相关单位没有按职能做好管理对象“门前三包”工作。

(三)基础设施还需提升改造。主要表现在城市基础建设相对滞后,部分老旧小区道路破损严重、停车位短缺、垃圾收容不规范,雨污不分,部分主次干道机、非混行、乱停乱放等问题。

(四)能力素养有待培训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执法人员素质不高,不能全面掌握相关城市法律法规,存在业务不熟练、专业人干专业事良莠不齐、作风纪律松懈、法律不熟悉等方面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开展“七大专项行动”。持续抓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市容市貌、交通秩序、小区物业、占道经营、公共文明等集中整治行动。

二是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城市管理法规政策,切实提高群众城市意识、文明意识法制意识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将城市管理从治脏、治乱、治差转向做优、靓、做出特色让城区环境更加整洁有序。

三是文明执法、严格执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优化执法程序,加强沟通协调,积极化解矛盾,让群众满意,让执法对象服气,维护城管执法文明形象;严格执法,打击取缔影响市容的违规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体现政府的权威

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也是任重而道远,今年又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主体单位,我们将积极吸取各级意见和建议,牢固树立主责主业意识,立足人民群众需求和期盼,认真抓好市容环境提升,不断为文明城市创建、提高城市形象、提高市民素质、完善城市管理宏大工程而不懈努力。

 

关于金安区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

区人大监司工委主任  王世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7月上旬由马德云副主任带队,常委会监司工委成员、部分区人大代表参加,实地走访了区司法局三里桥司法所清水河司法所区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了解社区矫正办公场所建设和业务开展情况,并组织区公检法司等部门负责人进行座谈。在充分了解情况、征求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本报告。现将执法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1、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下称《社区矫正法》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各乡镇(街)认真贯彻落实社区矫正法,紧紧围绕工作大局,积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和社会适应性帮扶三项工作,为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稳定金安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今年年6月底,累计在册社区矫正人员2810人,期满解矫2448人,目前社区在矫人员362人,重新犯罪率控制在0.2%,无责任性脱管、漏管事件发生。2019年度荣获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先进集体,2020年荣获全市社区矫正工作年度考评第一。

2、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围绕《社区矫正法》、《社区矫正法实施办法》的贯彻实施,金安区成立了金安区社区矫正委员会,依法设立了社区矫正管理办公室,全区22个乡镇(街)依法设立了社区矫正委员会。全区社区矫正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区司法局党组切实加强对社区矫正法贯彻实施的督促指导,严格落实责任。

二是加强能力建设。组织开展社区矫正法学习培训,使全区社区矫正岗位工作人员全面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社区矫正工作职责。坚持学用结合,提高依法履职能力。结合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学习贯彻社区矫正法电视电话会和全省举办的社区矫正法学法培训,推动全区参与社区矫正的相关部门和单位学习宣传《社区矫正法》,把贯彻实施工作做细、做实,取得实效。

三是严格规范执法。开展联合检查、专项督查等执法检查活动,加强对全区社区矫正机构依法规范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检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执法依法规范有序。加强公检法司以及监狱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健全情况通报、信息交流、检查指导等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各方在调查评估、交付衔接、日常监管和奖惩等执法环节的职责和要求,提高工作成效。

四是夯实基层基础。广泛开展宣传社区矫正法,推动社区矫正法律知识进机关、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深入群众,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和渠道,扩大宣传效果,增强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法的知晓度,营造全社会参与、支持社区矫正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工作不足和主要问题

1、协作不够有力。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的相关部门和单位沟通不足,会商、协调制度不健全。突出表现在,村(居)两委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存在认识不深,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配合工作不到位。

2、保障存在不足。社区矫正组织机构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存在人员配置不足,经费没有落实到位,局限了工作开展。

3、管控手段不强。对矫正对象进行管控,主要是手机定位。电子腕带配置数量不足,无法实时监控,存在较多风险隐患。

4、缺乏信息平台。目前我区司法行政机关与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分局等相关部门缺少信息平台。社区矫正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数据无法互联互通,直接影响工作效率。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1、完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级社区矫正委员会统筹协调的作用,加强议事协调机构相关制度建设,定期协调召开委员会成员会议,及时研究加强和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和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问题,特别是村(居)两委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积极性不高问题。进一步明确职责,强化管理,压实责任,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有效开展。

2、加强队伍建设。基层司法所除承担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九项职能外,还需参与所在地乡镇(街)中心工作,影响了对矫正工作精力投入目前,全区22个司法所,尚有一人所5个,未配置所长的司法所3个,成立的执法大队也仅有4 人,矫正工作人员紧缺建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编制不足问题

3、落实工作保障。目前,以矫正对象基数测算的执行专项经费已列入财政预算,但社区矫正工作的其他经费尚未建立稳定的保障机制,如村(居)民委员会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协助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未列入财政预算,应当完善保障。进一步改善基层社区矫正办公条件和环境配齐管控设备和工具,更新换代落后的管理装备,完善信息化监管,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

4、创建信息平台。社区矫正工作需要司法行政部门与公、检、法、监狱等部门的协调配合。构建社区矫正信息化智能管理平台,促进部门间情况通报、信息交流、工作衔接等方面互联互通,进一步细化各方在调查评估、交付衔接、日常监管和奖惩等执法环节的职责和要求,实现我区社区矫正工作全业务、全流程、全时段统一管理。

 

关于“雪亮工程”金安公安分局项目建设情况的报告(书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将“雪亮工程”金安公安分局项目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雪亮工程”是中央政法委、国家发改委、公安部等部门联合推出的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按照中央各部委关于“雪亮工程”的建设标准和要求,2019年11月,市委、市政府开展部署全市雪亮工程建设工作,此次建设覆盖市本级和金安区、裕安区、开发区、叶集区,总投资为2.9亿。按照市“雪亮工程”建设领导组统一部署,金安区已完成基本需求的提出、前端点踏勘、所需经费基本估算等工作,初步估算我区需统筹资金约1.2亿元,共建设4271路摄像机,其中人脸抓拍单元934台、全结构化枪机2367台、全结构化球机733台、标准卡口摄像机176台、高空摄像机46台、全景高清摄像机15台,存储设备一套。

截至2021年7月6日,“雪亮工程”金安分局项目已经全面施工将近半年,“雪亮工程”金安分局项目总计3086点位,其中立杆2158处、借杆521处、壁挂345处、吊挂62处。已开挖点位1818处,完成率为84.2%;基础浇筑1470处,完成率为68.1%;基础立杆102处,完成率为4.7%。

二、主要工作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统筹推进。为提升社会服务管理水平、发挥公安机关打击效能、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分局党委积极向区委、区政府、区委政法委汇报,争取支持。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人大、政协给予了重点关注,主要领导亲自听取汇报,提出相关要求。分局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讨论建设方案和建设思路。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20201211日,分局成立“雪亮工程” 金安分局项目建设领导组,领导组下设项目办,具体负责“雪亮工程”金安分局项目的统筹建设、协调推动等工作。

(二)明确建设重点,坚持按需布点。2017年建设完成的“金安区农村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基础上,依托本次项目建设,我们进一步完善了金安区公共安全视频大数据系统建设,深化视频图像信息全方位应用,构建视频监控安全保障体系,按照法制化、科学化、标准化的要求,推进视频监控建设、应用、管理、维护支撑体系,实现全区社会视频资源与公安视频资源的信息共享、共建、共用。在项目设计与建设中力争实现“大监控、大安防”的格局,以“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技术先进、突出应用、稳定可靠、资源共享、信息安全”为原则,确保系统满足服务群众、社会管理、打击犯罪的需求。为科学、合理的进行“雪亮工程”前端摄像机点位踏勘工作,在项目实施前,分局组织刑侦、治安和各相关派出所对监控点位进行细致勘查,紧紧围绕学生安全、校园安保,打造“前哨系统”、“全区90里山水画廊景区闭环”、“双墩古墓闭环”,确保案件高发区域、道路交通节点、治安复杂场所、反恐重点单位区域以及高铁沿线实现全覆盖

(三)健全评审制度,坚持有序推进。本着“先评审后施工”的原则,分局进一步完善了前端摄像机点位评审制度,深化设计民警选取的点位,根据现场综合情况、挖掘难易度等,按照按需布点的原则进行再次现场踏勘,结合踏勘情况进一步深化图纸设计,并组织承建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业务使用单位等多方对点位选取的合理性进行评审会商,最终完成对设计点位的确认,再由承建单位组织施工队全面开展建设。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分局项目办重点配合监理公司做好设备报验签收,同时做好各类施工现场资料、图片的收集,协调施工企业解决施工难题,做好服务,为项目验收打下坚实基础。

(四)规范建设程序,坚持质量管控。分局在施工过程中科学安排,严控细节。为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安排专人与监理单位、检测单位定期开展巡查,重点对已开挖点位坑基的尺寸参数、接地电阻、安全围挡等进行关注,对坑基点位浇筑过程进行旁站监督等。及时将巡查监督中发现的坑基尺寸、接地电阻、安全围挡、浇筑工艺等方面整改意见反馈给监理方,并督促整改落实。

(五)强化监督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区委区政府、区政法委高度重视此次项目建设多次前往分局调研项目建设情况,了解视频监控覆盖、视频信号接入、数据存储等情况,并提出指导意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局坚持问题导向,定期召开调度会,切实提升“雪亮工程”建、联、管、用水平,进一步查漏补缺。着力抓好创新实战应用,推进“雪亮工程”在城乡社会治理、服务民生、校园安全、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提升精准预警、精准控制、精准打击、精准防范、精准指挥、精准处置的水平,为社会和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是工程进度上有待提高。目前项目进度与计划进度相比,存在滞后现象。主要是承建单位在施工人员方面投入力度不够、与供货商协调不畅。同时受前期疫情影响,导致供货速度较慢。后期我们将严格按照市“雪亮工程”领导小组和协调工作组要求,加快进度,全力弥补因疫情造成的损失。

二是质量监督上还需跟进。在具体巡查中,发现施工工艺还有待提高,部分点位如手井抹灰等不达标、安全围挡不到位,需要严把质量管控。下一步,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开展专项巡查、质量监督小组定期抽查、监理旁站等制度强化质量监督。

三是工作协调上还要理顺。611日市政府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郑刚主持召开调度会以来,在工作协调配合上有了显著改善。目前,主要问题是承建单位在个别点位施工程序意识不强,导致取电、拉网、破土等问题与当地物业、居民等发生矛盾,我区已经积极处理协调了多起类似事件。在处理矛盾纠纷时,我区将注意积累经验,探索共性规律,确保纠纷化解及时、工程推进有序。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市委政法委统一领导下全力配合施工企业开展“雪亮工程”建设,各单位凝心聚力,强化协调、加强监督,确保项目规范、扎实、有序实施。

二是扎实推进“微天网”建设。因“雪亮工程”建设成本高、周期长、维护难度大等原因,造成“雪亮工程”覆盖面有限,存在大量的盲区和死角,特别是乡村末端末稍延伸不到位。为解决相关问题,区委区政府启动了“微天网”工程建设,主要是利用电信现有管网资源,在不需建设专用杆件、不要拉专门电路、不需建设监控存储设备的前提下,采取六安电信公司投资建设,政府租赁,公安使用的方式开展建设,其租赁费用约为建设“雪亮工程”的5%

“微天网”工程具备“区域覆盖广、成本低、安装方便、易维保、可接入公安视频监控平台”等特性,利用群众家中的宽带,安装在关键路口、农村小区广场等人群密集区域和群众住房周边进行广域监控覆盖,是对“雪亮工程”进行补盲建设的有效措施。目前“微天网”已在全区各乡镇开展建设,已上线摄像头3300余路,项目建设还在继续实施中,预计年内上线摄像头能达到6000路。

 

金安区气象局2021年上半年工作汇报(书面)

 

2021年上半年,金安区气象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气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树立服务大局思想,在服务地方经济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保障重大活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安排,现将我局上半年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加强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组织单位成员参与“学党史、迎百年华诞”党史线上答题活动,重温党史悟初心,牢记使命铸忠诚,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组织全体员工参加气象远程教育网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远程培训班》,落实区纪委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和相关部署要求,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零容忍腐败行为,在政治、工作和作风上做到三查三问;牢固宗旨意识,提升政治站位。

(二)发挥气象力量,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按照中央、省、市、区及上级主管部门对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和部署,金安区气象局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不断压紧压实疫情防控责任,严格执行属地各项制度要求,强化干部职工教育引导,借助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电子显示屏、气象信息专报等渠道,做好疫情防控气象保障服务和防疫宣传工作;强化值班值守,严格信息上报制度,规范信息发布流程;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切实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铜墙铁壁,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三)优化气象服务,筑牢防灾减灾防线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将防灾减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气象工作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不断完善基层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每日按时向区四大班子领导、乡镇主要负责人、防汛成员单位负责人等发送天气预报短信;每周按时报送气象信息专报;逢灾害性天气,及时转发省市局决策决定,强化信息报送和值班值守,严密监视天气变化,及时向地方政府、防汛抗旱工作群提供预报预警、雨情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借助手机短信、乡村大喇叭和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及时传送预报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惠农气象手机APP、QQ群、天气预报节目等渠道,加强关键农事季节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发布。上半年共报送值班情况43次,发布、确认或变更预警短信110条,制作气象信息专报38期,农业气象专报7期,发送气象为农服务短信30余条,通过惠农气象app推送服务信息百余条,通过QQ群回应农企、种粮大户关切、转发预报预警信息、发布农事建议,积极防范应对各类农业气象灾害。汛期前,在做好网络传输、雷电防护、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重点领域和部门内部安全生产自查的同时,完成对全区17个乡镇的区域自动站巡检维护和水平标定工作。及时更新灾害防御责任人信息库,按时开展乡镇街气象信息员业务培训、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为有效保障仪器设备稳定,提高仪器观测能力,近期在全区范围内再次开展区域自动站巡检工作,并对老旧的单要素站进行升级改造、选址重建。

(四)提升保障水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主动将气象工作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不断提供有效满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优质生态产品需要的气象服务供给。加强与林业、环保部门交流合作,创造有利条件,实施人工增雨减霾作业,降低森林火险等级、增加植被覆盖度、扩大水源涵养面积、促进生态资源修复。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加快旅游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五大发展美好安徽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主动与文旅、教育、交通等部门对接,积极开展“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创建认定工作。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不忘初心、践行生命,牢固宗旨,始终把气象部门的责任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按照区委区政府和市气象局的工作要求,认真谋划“十四五”工作,继续做好2021年防汛抗旱工作,为金安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气象保障。

2.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安全生产和公共气象服务工作,积极防范极端天气对交通、农业、林业等部门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与区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共同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提高监测站网布设水平,更新升级老旧区域自动气象站,提高山区尤其是暴雨易发区的监测密度,以提升对中小尺度突发性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努力实现区域气象站点网格化监测,满足城乡防灾减灾和各级气象服务需求;加大监测站点巡检维护,确保站点平稳运行。

3.进一步拓宽消息传送渠道,及时更新增加灾害防御责任人信息库;做好现有电子显示屏维护维修工作,拟决定在乡镇街道增设电子显示屏;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御能力,提高短期预报精准度,加强高影响天气监测力度;提高预警服务水平,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气象为农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对乡镇信息员业务培训力度,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升基层应急处置能力。

4.积极推进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为区政府应急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强化防灾减灾资源整合,推进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为金安区水源涵养、农业保收增收、降低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改善空气质量提供支撑;做好财政对接,保障气象服务持续高效运转;加强技术研究,进一步深入扩大地方服务,保障金安区人民安全福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5.按照区人大调研气象工作要求,做好气象服务民生和区各项经济建设工作,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气象防灾减灾决策依据,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气象保障。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21年8月6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了区政协副主席、财政局局长司家祥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区审计局局长韦文海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0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对上述两个报告事项的审查报告。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批准2020年区本级财政决算。

 

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高宗保辞去

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1年8月6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因工作岗位变动,高宗保提出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接受高宗保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的请求,并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荣维聪辞去

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1年8月6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因工作岗位变动,荣维聪提出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二十七条规定,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接受荣维聪辞去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务的请求,并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金安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接受许哲和辞去区

五届人大代表职务请求的决定

2021年8月6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许哲和因个人原因,请求辞去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五十四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四十九条规定,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决定:接受许哲和辞去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职务的请求,其代表资格终止。以上决定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人员名单

2021年8月6日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决定任命:

张克梅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冰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黄定荣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运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刘中亚为金安区商务局局长;

张显准为金安区信访局局长;

李正发为金安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决定免去:

刘中亚的金安区信访局局长职务;

刘跃华的金安区商务局局长职务。

任命:

李庆春为金安区监察委员会委员;

周永伟为金安区监察委员会委员;

免去:

芮祖尧的金安区监察委员会委员职务。

 

金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三十二次会议出、列席人员名单

 

一、出席人员(共31人)

 任:张士银(女)

副主任:杜继坤   李坦军   马德云   沈  荟(女)   汪  峰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大成

王世斌

 茜(女)

朱卫东

邬效丛

刘学军

刘振忠

李本贵

李应安

吴康文

宋自山

张迎年(女)

 

邵有常

林国彬

周世仓

赵本根

赵永坤

侯晓健(女)

 

夏礼得

 

鲍远志

满少华

 

二、请假人员:(2人)

 员:  燕(女)  桑朝发

三、列席人员(共31人)

周泽道        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黄定荣        区政府副区长

史新富        区法院院长

  兰(女)  区检察院检察长

姜祥龙        区纪委副书记、区监察委副主任

方明星        公安分局副局长

 波        区发改委主任

丁德武        区民政局局长

王康胜        区司法局副局长

高乾俊        区财政局副局长

韦文海        区审计局局长

 俊        区城管局副局长

王景权        区气象局局长

开玲(女)  横塘岗乡人大主席

葛言波        毛坦厂镇人大主席

陈宗和        张店镇人大主席

 焕(女)  清水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云大明        区人大代表

高永红        区人大代表

韦发元        区人大代表

黄成兰(女)  区人大代表

刘正友        区人大代表

王正琴(女)  区人大代表

刘秀梅(女)  区人大代表

桑世武        区人大代表联络办主任

韩自强        区人大代表联络办副主任

徐国辉        区人大人选工委副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

 杰        区人大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高君洁(女)  区人大办公室三级主任科员

胡云业(女)  区人大预算联网监督中心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