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常委会公报

金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22年第四号)

日期:2022-09-07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金安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

729日上午,区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四次会议,会期半天,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世武主持会议。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卫东,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宣红兵,党组成员、副主任沈荟、李飚出席会议。

会议集中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听取审议了区政府企业养老保险、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报告区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情况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调研报告;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全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2021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和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审查报告;审议通过了区人大常委会关于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草案);会议依法进行了人事任免,并举行了宪法宣誓仪式。

最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胡卫东结合会议议程提出三点意见:一要认真落实好常委会审议意见;二要认真办理好代表议案建议;三要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

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到会33人,因事请假3人,实际出席会议30人。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王成龙,区纪委副书记、监察委员会副主任方宏,区法院副院长王铮,区检察院检察长周莉,区政府办、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人社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部分区人大代表及乡镇街人大主要负责同志,区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负责同志共30人列席了会议。

在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胡卫东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报告。养老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做好养老保险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钱袋子”。刚才报告中提到了,2021年我区全年征缴职工养老保险金4.7亿元,支付6.3亿元,当年收支差额-1.6亿元;2022年上半年,征收2.6亿元,支付3.2亿元,差额-0.6亿元,收支差额较大,我们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加大征缴力度,尽力解决挂账问题、联动解决发放难题,着力把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提升和改善保障能力,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来抓,不断加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力度,形成企业发展与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报告。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农业产业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以金安脆桃、皖西白鹅、优质蔬菜、稻渔综合种养等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推深做实“138+N”“6969”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取得了一定成绩。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和关键在于产业兴旺。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提升“龙头企业”的联农带农能力,有效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综合效益。要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认真倾听和回应企业需求,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培育农业产业园区、壮大“龙头企业”上下功夫,全面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情况报告。检察建议在推动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发现、纠正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预防犯罪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区检察院要进一步加大检察建议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各方重视、多方参与的工作氛围。要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的质量,检察建议质量是检察建议工作的生命线,要提高检察建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精准度,不断提升检察建议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要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被建议单位的协调交流,凝聚解决问题合力,加强建议办理的跟踪督促,让每一份检察建议都能落到实处。

会议听取审议了区政府计划、财政、审计三个报告。上半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积极克服新冠疫情和经济下行不利因素,严格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坚决落实省委“一改两为”决策部署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经济基本面总体保持稳定。区财政通过多种举措,兜牢“三保”底线,保障了疫情防控和民生支出,财政运行基本平稳。要加大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分析和研判,抢抓战略发展机遇,全力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努力挖掘增收潜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综合效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民生和保就业放在首位,落实好“六保”“六稳”政策,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系统风险,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会议表决通过了有关人事任免事项。新任命的同志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尽职尽责勇担当,用实际行动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增强人大意识,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执行人大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报告工作,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要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坚持权为民用、情为民系,用实实在在的履职成效,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借这个机会,强调一下议案建议办理工作,希望政府办和区直部门统筹安排,抓好人代会议案建议办理回复工作。根据省市安排,即将开展“聚民意、惠民生”工作督查。人大常委会有关机构近期已经转交300多件代表议案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要扎实做好代表意见建议的梳理、交办、督办、答复等工作,推动“聚民意、惠民生”行动取得实效。

我要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金安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报告

区人社局局长  韩怀国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作金安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情况报告。

一、基本情况

2010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出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建立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是大家常说的“五险”。其中,养老保险分为三类: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996年1月施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11年7月施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2014年10月施行)。2021年机构改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划归医疗保障局管理。目前,人社部门负责养老、工伤、失业三个险种的运行管理工作。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以下简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自1996年1月建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2006年实行市级统筹,2020年实行省级统筹。2022年1月实行全国统筹。

在区税务系统参保登记的单位共2700家,实际参保的单位2357家(其中机关事业单位245家、企业2112家)。目前,全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万人,其中单位职工约3.2万人、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约1.4万人。

金安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领取待遇人员共计21234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0625人,遗属609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十八连调”,人均基本养老金达2595/月。2021年,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4.7亿元,全年养老保险基金支付6.3亿元,当年收支差额为-1.6亿元。2022年上半年,征收养老保险费约2.6亿元,较2021年同比增长约15%,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3.2亿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扩大保障范围

一是开展扩面征缴。近年来,金安区持续开展“社保扩面百日行动”“全民参保推进年”“全民参保登记”等系列专项扩面行动,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逐步将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村干部、村医、退役士兵等多类群体纳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范围,其中村干部参保人数 1113人、村医404人。同时,社保层次也呈现多样化: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档次由原来的5档调整为10档。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逐步递增,职工养老保险费征收连年增长,征缴扩面成效显著。二是开展征缴稽核。适时开展社会保险稽核工作,促进社保扩面、清理欠费,规范企业参保申报行为,核对企业申报的人数、险种、缴费基数等内容,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参保缴费情况。对申报不真实、不规范的参保单位,要求立即整改,杜绝参保单位投机参保。

(二)不断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在全市率先完成基层平台建设。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统一要求,金安区自2010年以来,先后在辖区22个乡镇街成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所,在村级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联络员制度,乡镇(村)平台即可办理就业服务、新增参保、暂停续发、生存认证、信息修改等业务,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业务,实现了实时对接、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二是持续推动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互联网+人社”,社保便民功能逐步提升,一网通办基本实现;推进政务服务进驻大厅,综合窗口改革深入推进,落实限时办结、首问负责制,实现“应进尽进、一门通达”;持续推动第三代社保卡换发工作,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三是为企业纾难解困更加及时精准社会保险政策推陈出新,职工养老保险单位费率经历了由20%下调到19%再调到16%的过程,不断为企业纾困解难。上半年,金安区社保缓缴行业由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5个特困行业扩大到22个行业,养老保险缓缴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工伤、失业缓缴期限延长至2023年6月底,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目前共办理缓缴单位17家,涉及1743人,预计缓缴养老保险费278万元。

(三)不断增强监管能力

一是严格退休审批。按照省、市相关政策,做好辖区企业参保职工退休审核审批工作。近三年来,我区审核通过正常退休人员共计1913人,上报市级办理特殊工种及因病提前退休人员共计118人。二是多渠道生存认证。企业退休人员、遗属每年进行一次领取待遇资格认证,认证方式从单一的现场认证向大数据比对、手机自助认证、上门认证等多形式转变,每年认证时间也从集中月转为全年认证,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方便。三是加强社保基金监管。近年来,金安区持续加强社会养老保险稽核和内控工作,开展了“社保基金管理提升年”专项活动,实行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死亡“月报告”制度,养老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实现了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社银直联,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有效遏制冒领、骗保、重复参保等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养老保险金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单位及职工参保意识不强。有部分企业为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未按规定如实申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职工工作流动性大,企业不愿意为其购买养老保险,加之受新冠疫情冲击等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面临较大的资金运转压力,也影响了企业为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此外,部分职工参保意愿不由于对参加养老保险认识不足或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不愿意参保,这些都增加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征缴工作的难度。

(二)基金抗风险能力不高。基金支出压力持续大,收支差额逐年大,部分企业拖欠、拒缴等现象仍然存在,部门之间信息管理封闭,人口变动等数据资料不连不通,死亡、入刑等重要信息共享不及时,导致非正常发放养老金发生且追回难,存在基金安全风险。

(三)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史遗留问题难以解决。破产改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费欠费挂账。金安区经信局、区住建局、区畜牧局、区蚕业办等下属破产改制企业由于无资产或资产无法变现,经政府同意,应缴养老保险费长期挂账处理(累计欠缴挂账金额4058686.88元)。以上未参保单位,参保职工到龄后无法按照正常程序及时领取养老金

四、下一步打算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提高工作效率。

一是加强工作领导。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作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强化层级责任加强工作督办。区级层面建议要及时协调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依法有力有序开展。二是加强部门协作。区人社、税务、公安、民政等部门要厘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征缴稽核等职责边界,建立关联业务协同办理、信息互联互通、部门定期会商等长效工作机制。三是加强形成合力。建议由政府主导,人大开展监督,将落实责任压实到各挂账单位主管部门,尽可能解决养老保险历史挂账问题,维护社保基金安全。

(二)进一步强化举措,促进征缴扩面。

一是浓厚宣传氛围。要拓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好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手机等宣传媒介;要扩大宣传面,加强对年青群体、在外务工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辖区企业等的宣传;要注重宣传内容,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法》及养老保险相关政策规定等的宣传,特别是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二是推动企业参保。要统筹部门力量,建立人社牵头,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稽核机制,规范日常稽核、专案稽核等工作制度和流程,依法全面开展企业参保人员登记、稽核工作,防止企业少报、漏报,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利益。

(三)进一步强化服务,突出能力建设。

一是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工作人员岗位培训,规范业务办理,提高经办服务水平,建设专业化的社会保险经办工作队伍,确保县、乡、村三级服务平台体系运行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二是提升养老保险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大厅综合窗口建设,大力推行养老保险业务“网上办”和“掌上办”,积极推动养老保险业务系统和政务服务系统有效对接,简化线上线下办事环节,提升公共服务可及性,推动人社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打造政务服务的平台化、标准化、便捷化和协同化,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高效、更专业的养老保险服务。

关于我区企业养老保险工作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社建工委副主任   桑世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6月29日,企业养老保险工作调研组成员在周世武副主任的带领下,先后深入到六安江淮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酷豆丁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星星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走访,并召开了有多家企业负责人和单位业务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在税务系统参保登记的企业共约2700家,实际参保企业2357家,参保人数4.6万,其中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约1.4万,企业职工人数约3.2万。全区享受企业养老保险金发放职工共计21234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0625人,供养亲属609人,离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为2595元。2021年,全区全年征缴职工养老保险金4.7亿元,支付6.3亿元,当年收支差额-1.6亿元;2022年上半年,征收2.6亿元,支付3.2亿元,差额-0.6亿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征缴宣传力度

区人社部门持续深入企业、街头、社区,开展了“社保扩面百日行动”“全民参保推进年”等多项活动。同时借助于春节前后的大型招聘活动,及时宣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好处,使企业养老保险工作深入人心。

(二)持续扩征增面范围

除企业职工外,鼓励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

等人群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大参保行业种类和人员范围。对缴费基数和档次进行完善,由过去的5档调整为10档,缴费灵活性自由度大大增加,参保人数大幅度增长。

(三)严格征缴稽核工作

适时开展社会保险征缴稽核工作,严把退休审批关,促进社保扩面,督促清理欠费,规范参保申报行为,核对企业申报人数、缴费基数,及时了解掌握企业参保缴费情况,督促企业职工应保尽保。开展“社保基金安全提升年”专项活动,有效遏制冒领、骗保、重复参保、重复领取等违法行为。

(四)及时落实保险新政

近年来由于疫情影响,社会保险政策推陈出新,人社部门积极主动地加强同企业的联系,将新政策及时准确落实到位(保险单位费率由20%下调到19%再到16%),为企业解决因疫情带来的负担过重问题,确保了企业发展与社会保险制度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大力推行一网通办

持续推动人社领域“放管服”改革,实施“互联网+社保”,完善“六安人社”APP、微信公众号等,实现一网通办;推进政务服务进驻大厅,实现“应进尽进、一门通达”,创新大数据平台比对认证,持续推进“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等做法。

(六)按时足额打卡发放

2020年起,我区到龄享受养老金发放人员,全部实行一卡发放,每月15日一次性打卡,个别打卡发放失败职工,确保25日前补发到位。按时足额发放到位,激发了广大职工的参保积极性。

三、存在问题

(一)企业和职工参保意识不强

一些企业因效益问题,不参保、少参保和选择性参保情况较为普遍,监管难度大。职工不同年龄段参保率不均衡,年轻人认为岁数小,不想过早参保;年纪大的职工认为参加不了几年保险,还是多拿点现金好;中年职工中陪读家长较多,工作流动性大,也不想参保;新业态人员,工作不稳定,参保意识不强。

(二)破产和改制企业挂账较多

我区早年部分破产、改制企业由于无资产或资产无法变现,经政府同意,应缴养老保险金长期挂帐(挂账单位有:经信局的第二标准件厂、原乡镇企业局下属办事处;畜牧局的冷冻厂;住建局的沙砖厂;原蚕业办的蚕药厂。挂账总金额累计欠缴约406万元),没有解决,职工到龄后无法办理退休,领不到养老金,影响社会稳定。加之乡镇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分流人员和水利体制分流人员,无养老金可领,上访不断。

(三)征缴与发放倒挂差额较大

每年企业职工征缴的养老保险金,远远满足不了发放的需求,且差额越来越大(2021年差额1.6亿)。政府兜底,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四)停发职工发放核定难及时

企业职工退休后,转入社区核定,由于部门协调难度大,职工病故后和服刑人员停发,信息难以及时掌握,违规领取现象时有发生。

四、几点建议

(一)持续加大宣传力度

针对职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宣传,利用多种场合、各种层面、多种渠道进行重点宣传,持续推进图板、视频等进社区、进企业、进会场行动,加强对年轻群体、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的宣传,讲清养老保险的种类,互通互转的方法,让职工明白早缴多得,多缴多得的道理。

(二)尽快解决挂账问题

我区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金挂账问题时间长,金额较大(4058686.88元),职工退休后,无法兑现养老金,职工意见很大。特别是上线全国统筹社保系统平台后,难以补缴。区政府应尽快研究解决方案,分步骤、多渠道筹积资金,补齐欠费,力争破产和改制企业职工老有所养。

(三)落实政府主体责任

政府应主动承担起《社会保险法》赋予的主体责任,加大对企业法人《职工养老保险》内容的培训力度,督促企业依法履行应尽义务;对企业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努力提高企业职工参保率,切实缓解征缴与发放倒挂数额过大问题,减轻政府财政压力。

(四)联动解决发放难题

加大同市场监管、税务、民政、司法、法院和街道社区等部门组织的配合力度,强化联动和平台信息共享,做到应缴尽缴,应享尽享,扩大征缴基数,减少和杜绝在职职工、病故职工和服刑人员多领、冒领、骗领等现象的发生。

关于金安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报告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丁德武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政府委托,现将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报告如下:

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区农业产业化工作以“两强一增”行动为统领,以农业特产业提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为抓手,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企业为依托、大户经营为基础,累计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14家,规模以上农产加工企业28家,步形成了金安脆桃稻渔综合种、有机蔬菜、皖西白鹅、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为支,其他产业为补充的农业产业体系。2021年度全区农业总产值76.6亿元、可比价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02元、增长10.7%,农产加工产值45亿元、增长19%,为全区经济稳增长、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产业化工作成效和举措

一)政策金融扶持引领力度不断加大。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把农业产业化工作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近年来研究续出台了《金安区发展现代农业奖补办法》、《金安绿色农产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金安区科技强农机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等一系政策文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从2021年开又整合涉农资金1亿多元支持“6969”工程和“两强一增”行动,并成立农业投资公司,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与农行、徽行等金融机签订战合作协议,多方筹集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金安脆桃稻渔综合种、有机蔬菜等特优势产业,集中打造一批千、万集聚的优势主导产业基地和规模化养殖基地。全区现有水“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9.6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7万优质专用粮食(小)万示范10个,蔬菜500以上基地6个(其中千以上基地3个),中材千以上基地2个;水果万以上乡镇3个,智慧化果园6个,脆桃交易市场20个,稻虾以上基地19个畜禽规模化养殖260家。2020年我区金安脆桃产业成功入选安徽省特农产优势区,2021年我区皖西白鹅产业入选安徽省“一县一业(特)”全产业范县区,2021年我区厂镇成功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建设(主要产业为皖西白鹅),小龙产业入选国家产业集群,建成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生产加工供应基地4个。全区大特产业总产值达到47.6亿元,联结带动全区20多万户农户增收。

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各类农业园区平台建设,“政府台、企业唱戏”,完善园区配建平台,吸引企业入,打造农业产业集聚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首批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正对照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标准,委托省农业工程设计院编制了木南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规划总面积66平方公(其中核心区面积33平方公),目前已经入各类经营主体达到237家,实现产值32亿元。在城创新区规划占地3平方公的金安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入了西商食品、新华畜牧河小龙,百草香食品、双生物5家农产加工项目,投资总额17.5亿元。河小龙加工项目已建成投产,西商食品、新华畜牧正在加快建设;在马头镇建设金安粮油储备物流中心,入企业7家,形成了粮食加工集聚区。

四)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积极扶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扩大生产,发挥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全区目前共有农业各类经营主体319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353家(区级以上示范社144家)、家农场1562家(区级以上示范家农场103家)、农业企业280家,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3319人。鼓励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度规模经营,全区土地流转63.4万,流转率58.4%,其中集中连片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0.2万占土地流转面积的31.86%。支持龙头企业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农场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开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团发展,全区共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支持农业企业依托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加工业,长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培育规上农产加工企业28家,覆盖粮油料、肉食品羽绒茧丝绸茶叶等农产加工业;鼓励农业企业“走出去”,积极发展对外易,涌现出明牛羽绒珂欣茧业、食品等一批外型产业化企业。

五)农旅融合发展密切程度不断提升。区依托省级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区为羽翼打造万现代农业(蔬菜光园;在部山区发挥绿色原生态优势,积极打造约13万金安脆桃为支柱产业的江风光带。以九十里山水画廊为主线,以多家生态光园为辐射面,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观赏点,形成了百花齐放星罗棋布的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以椿树、三十铺等三家农业园区为重点,打造十里果乡”乡村旅游(创)示范基地。年举办了桃花节、荷花”、采节、金安脆桃展评大赛等四季金安活动,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年综合营业收入近5亿元。

六)农业品牌申报建设成效不断扩大。大力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创建和“三一标”认证活动,对创建成功的,区予了一定奖励。在政策资金的支持引领下,全区品牌建设成效显目前全区共有“三一标”认证196个六顺黄茶业、金河业、华仁牧业等主体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注册了“皖六”金安脆桃公共商标,金安脆桃、金安葡萄、六安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东桥咸鹅、三十铺、张老头粉丝等产名扬省内外;金河业注册自有品牌奶瓶子”,投资1.5亿元在六安、合肥开设线下门40家,致力于打造安徽区域乳地方第一品牌;六安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六顺”荣获“安徽老品牌积极为农业企业建产销平台,连续举办八届“金安脆桃展评大赛产销对接”,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年的农业产业化交易会、茶博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利用展会平台积极开展品牌宣传和产,不断提升我区名优农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在要素保障上还有待加强。土地上:受土地要素制约,设施农业不能规模连发展,只能零星布点,难以形成规模;资金上:由于经营主体务制度不规范,又缺少抵押物,经营主体融资存在一定困难;人才上:区乡两级农业技术人才缺,年老化,年轻农技人员极少。区级农业农村局事业编制118人、实有84人,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只有51人,其中50以上42人,占50%;乡镇农综站实有180人,从事农业本职工作只有133人,占比73%,其他人员都被出从事其他工作,从事服务农业技术人员的覆盖率极低,平均不到两人;经营主体的技术人才乏,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农业经纪人队伍少之又少,市场端与生产端的供求信息极不对称,致使很多农产很难销往省外。

二)在政府投入上还有待加大。农业是弱势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大,投入大报期长,报率低,风险较高。在农业基础设施上,政府投入不足,一大型(当家)和沟运行,大之年不能发挥效益,无水可。在产业发展上,这几年的脱贫攻坚加大了农业产业投入,但资金投入的重点在资产物化上,活钱变死钱,支持农户发展产业的资金严重不足,车薪年支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奖补资金很难全部现。在农产外销方面,没有销奖励办法和配资金。

三)在产业规模上还有待加强。我区农产特点是:多而不强、多而无量,市场份额不大,没有话权。市场端引导生产端能力不足,与市场对接不畅。多数经营主体凭借经验习惯在从事种养殖业,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好无研,导致产难卖,价格不高,为了保利,出现了多而无量的现象;与长三角地区市场对接不够深入,农产加工等级不高,多数企业都是以加工为主,加值低。

四)农产品品牌创建还有待提速。我区目前金安脆桃等少数农产外,基本上没有在全国得响的品牌。国家地理标农产品还在待批。农产快检和追体系不够完善。政府在品牌创建和宣传推荐上的力度跟不上,品牌效益和品牌带动力过弱。

五)农产品深加工能力还有待提升。目前我区对外销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处于产业前端,是原料,加值低,企业和农户受益都不高。而在农产加工企业引进上,招商引资政策往往是用工业企业招商引资政策,政府对入的企业报率要求高,而农产加工企业对地方税收贡献率又较低,社会和政府关注度都不高,导致农产加工企业落户难、难引进的局面。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全面加快农业技术人才的招引力度。积极向区委编委申报,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招聘等形式加大对涉农专业人才的招引力度,逐年充实到区级和乡镇农技推广队伍;大力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引进技术型和管理型复合人才,提升全区经营主体的综合管理水平;续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发展带头人、农村职业经纪人队伍,畅通市场信息供求道。

二)全面加大农业产业化要素保障力度。在人才、土地、资金等环节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要素保障力度。在资金上,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充分发挥政策性资金的引领作用,积极联合金融机,开发合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使用的金融产解资金难题;在土地上,结合新编制的乡镇国土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从处置存量土地相应核定的新增建设计划指标中,安排不超过5%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重点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在人才上,加大编制调转力度,通过招引,逐年向技术部门、基农技推广队伍倾,充实基农业技术力量。

三)全面提升优质农产品的供给能力。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的要求,围金安脆桃稻渔蔬菜)、皖西白鹅、优质粮油等主导产业,续支持建设干千、万聚集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以及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提升优质农产的供能力。

四)全面加强市场流通主体的培育。有计划引进、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市场流通经营主体,支持工商企业及社会力量从事农产加工、配送、连经营、电商务等业务,引导发展一批农产专业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西商等骨干企业的网、信息、配送等优势,推动产业生产主体与市内外专业批发市场、大中型连超市对接。积极对接量集团下的明康汇农产公司,开展合作共建,推动我区优质农产打入长三角市场。

五)全面完善市场配套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增强信息服务功能,促进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密结合。加强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完善冷链设施,建立起从收、加工、储藏、配送一直到台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形成与基地建设相配的功能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六)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产质量安全为重点,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加大“三一标”产地产的创建力度,扩大已获认证产地产的种()规模。推进化肥、农减量增效,推广有机种,大力推行生态环种模式,从源头上保证农产的质量,加强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产质量安全追体系和农产快检体系建设,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七)全面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三”认证产为重点,打响金安脆桃、皖西白鹅等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引导经营主体规范使用公共品牌紧盯长三角,在上杭州等地探索建立金安区优质农产直营和体验;引导和组织更多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优质农特企业参加各类知名产会,不断提高我区优特农特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全面推进农业三产融合发展。鼓励农业企业围核心产业发展上下产业,延伸产业,开展基地建设和发展农产精深加工。充分利用我区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完善民宿基础设施配,打造1-2个吃游玩一体大型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吸引合肥至长三角地区游客来我区闲度,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关于金安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区人大农工委主任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7月中下旬,由沈荟副主任带队,相关部门参加在区内、区外开展了实际走访,现场查看和交流座谈,了解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一是在种业提升上做文章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推动皖西白鹅、江淮水牛等地方畜禽遗传资源提纯复壮,加强国家级、省级畜禽资源保种场建设。二是在主导产业上做文章粮食面积稳定在130万亩以上改造脆桃低质桃园3万亩以上,增加设施蔬菜面积4000亩,食用菌产业确定为全省食用菌示范县;畜禽绿色健康养殖规模化养殖比重达80%以上推进皖西白鹅产业强镇、江淮小龙虾产业集群等国家级产业项目建设。三是在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上做文章在城北建设核心区面积3平方公里的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培育壮大西商集团全产业链“链主企业”四是在绿色农业和数字农业上做文章建设一批智慧粮园、智慧果园、智慧菜园探索形成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乡村建设模式。

经营规模稳步发展。开展示范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创建行动,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目前,全区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63.4万亩,流转率达58.4%。现有农业经营主体总数3195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353家(级以上示范社144家)、家庭农场1562家(区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103家)、农业企业28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3家,其中省级12家、国家级2家)

“三产”融合进程加快。积极探索“一产接二连三”的互动型、融合型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全区粮油、饲料、肉食品、羽绒、茧丝绸、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鼓励农业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涌现出明牛羽绒、珂欣茧业、沃源食品等一批外贸型龙头企业。全区在张店、东桥、淠东建设三个农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规划建设了十里果香休闲农业示范区。

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目前“三品一标”认证产品196个。六顺黄茶业、金河牧业、华仁牧业等主体通过IS09001质量体系认证;金安脆桃、金安葡萄、六安黄大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六安黄大茶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六顺黄”荣获“安徽老字号”品牌。积极为农业企业搭建产销平台,连续举办八届“金安脆桃展评大赛暨产销对接会”,每年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农民丰收节等活动。

机械化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重点培育粮食烘干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安徽正阳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粮食烘干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约为10%。制定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重点加快无人植保机、水稻插秧机和粮食烘干机推广使用。在全区新建了3个水稻育秧中心、2个粮食烘干中心、2个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组建2个农业生产联合体,成立统防统治服务大队1个,配备无人植保机200多台。建设高标准农田64万亩,提升农田宜机化水平。

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区政府研究出台了《金安区发展现代农业奖补办法》《金安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金安区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等一系列文件,安排现代农业奖补资金1500万元,每年整合涉农资金约2亿元支持“6969”工程和“两强一增”行动,成立农业投资公司,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着力解决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产基础较弱。从规模上看,我区除了粮食、脆桃、小龙虾尚具规模以外,其他特色农产品基本上都不具规模,呈现小、散、弱现象;从质量上看,全区130多万亩的粮食种植面积优质专用品牌粮食只占25%,脆桃优质果面积不到30%,特别是蔬菜种植面积30万亩稍具规模单一品种目前只有马头一家杭椒生产基地200亩,很难融入长三角市场。从品牌上看,我区的农产品除金安脆桃尚有一些知名度,其它农产品几乎没有在外面叫得响的。从科技含量上看,附加值的高的农产品很少。从基础设施上看,基础较为薄弱、旱涝难以保收。因此我们的农业产品出现效益差、风险大、缺少市场占有率、缺少价格话语权等问题。

二产能力不强。我区目前虽然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但总体来看多数都是规模不大,产品附加值不高,特别是对本地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不能形成全产业链产业。

三产融合不够。我区近年来虽然一直都在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但仍然存在亮点不多,配套不全,综合服务能力博弱的现象,难以吸引游客、留住游客,综合经济效益不高。   

要素保障不足。人才、土地、融资仍是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农技人才严重缺乏。农技人才老龄化严重,区级农技人员84人,其中50岁以上就41人,占近一半;另外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承担乡镇的中心工作任务,基本不在农业技术服务岗位上,现代农业发展从技术层面上缺乏保障。二是土地要素制约较多。受土地要素制约影响设施农业发展面临困境,形不成规模。三是资金困难影响较大。农业本来就是效益低风险高的产业,有些企业想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往往苦于没有物化资产抵押,融资非常困难。

市场流通不畅。一是缺少对市场的研究,经营主体对市场研究了解不够,发展生产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导致产品销售困难,市场风险很大。二是缺少流通平台,我区目前只有一些小的农产品交易市场,缺乏大数据服务,信息不畅,缺少一个集冷链、物流、分检、包装、电商营销和大数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平台。三是缺少经纪人队伍,我区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严重不足,没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导致生产端与市场端信息不对称。

三、工作建议

优选主导产业,夯实一产基础。我区是农业大区,要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优选符合我区实际的主导产业,精中力量、加大力度、重点扶持,形成拳头产品。一是粮食生产要在稳定面积的基础上再提升质量,重点发展专用品牌粮食生产,提高效益;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要优选一批符合金安实际的主导产业,如金安脆桃、皖西白鹅、泉水龙虾、湾区蔬菜等,重点要在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对接市场上做文章;三是要加大技术帮扶力度,重点要在提升科技含量做文章,要集中区内农业科技力量对主导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同时要与各科研究院所对接,加大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要提高机械化服务水平和质量,推进主导产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

强化招商引资,发展接二连三。要加快城北食品加工产业园和马头粮食产业园建设,加大农产品加工业的招商力度,特别是对我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和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要加大支持力度,延长产业链条,培育“链主企业”。同时也要重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招商,培育产业亮点,提高服务能力,要专题做好农业招商的宣传和推介工作,力争招大引强,促进我区农业发展接二连三。

加大保障力度,突破瓶颈制约。要着力解决农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农业技术人才招聘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度列入招聘计划,同时还要注重乡土人才培育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服务团队的引进,夯实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人才基础。政府在调整国土空间规划和处置存量用地时要相应考虑农业用地,特别是设施农业和农业建设用地,保障农业重点项目能落地建设,助推我区现代农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要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引领作用,积极联合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业经营主体使用的金融产品,想办法降低担保门槛,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

加强品牌建设,促进市场营销。要以“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为重点,加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对全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要充分利用电视屏幕、高速广告牌、抖音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在长三角区地探索建立金安优质农产品直营店、体验店,组织优质农产品参加各类农展和推介会,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经营主体关注市场,研究市场,对接市场去发展生产,鼓励发展定单农业,要着手规划建设一个集冷链、物流、分检、包装、电商营销、数据化服务为一体的农产品物流平台,培育建设一支农产品营销经纪人队伍,畅通信息渠道,促进市场营销。

继续增加投入,助推产业升级。一方面要想方设法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促进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区财政也要进一步增加投入,在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农业保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同时对农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示范引领以及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扶持,从而助推我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提档升级。

检察建议工作情况报告

区检察院检察长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维护司法公正,促进依法行政,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合法权益,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重要方式。在司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之下,金安区检察院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全面、深化、重点推进检察建议相关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区委和上级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区检察院认真落实相关法律规定和意见精神,不断更新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机制、用好监督手段、凝聚监督合力,努力推进检察建议工作取得实效。2020年以来,共制发各类检察建议126份,其中,再审检察建议9份、纠正违法检察建议59份、公益诉讼检察建议34份、社会治理检察建议24份。

(一)刑事检察工作检察建议

不断强化刑事诉讼监督工作,制发检察建议助力严格、公正、规范司法。

1.以目标为导向,助力严格司法。坚持以严格司法为目标,严把程序关。针对刑事案件侦办过程中存在程序性问题重复高发的现象,全面认真排查刑事案件,细致梳理归纳各类问题,共向侦查机关发出纠正违法类检察建议3份。如围绕类案监督,助力严格司法,通过排查梳理大量案件,发现在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对未成年被害人重复性问话的情况普遍存在,区检察院对此提出类案检察建议,监督侦查机关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程序办案。

2.以问题为导向,助力公正司法。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坚守公平理念,发现问题不回避,不以协作“和稀泥”,不以联动掩盖问题,切实发挥好检察建议监督刑事诉讼的作用,针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判决、裁定,依法提出再审检察建议,督促人民法院启动再审,维护公正司法。

3.以效果为导向,助力规范司法。坚持以效果为导向,加强刑事执行监督,助力规范司法。2021年区法院在办理毕某某、程某某、苏某某等暂予监外执行决定案件过程中,违反《暂予监外执行规定》,未征求检察机关意见,遂向其提出检察建议。区法院高度重视,成立暂予监外执行评审机构、制定《暂予监外执行工作流程指引》,并组织全体刑庭人员加强学习司法解释、相关文件,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

(二)公益诉讼工作检察建议

大力加强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工作的开展,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社会效果。

1.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助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助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主动作为、积极履职,对市场上存在的生产、销售假冒商标的口罩现象,区检察院主动对各类线索进行摸排调查,锁定本市出售假冒商标口罩、劣质口罩的商家,向市场监管局发出检察建议,助推口罩销售领域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

2.牢固树立为民意识,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办好检察为民实事中依法能动履职,依法保障人权,以司法保护融入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和政府保护,形成合力,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2021年,区检察院向市场监管部门、烟草管理部门发送检察建议,建议对校园周边200米内的经营户非法销售烟酒行为进行治理。2022年上半年,金安区连续发生两起校园内猥亵未成年人案件,结合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区检察院针对各类学校存在未对教职员工入职违法犯罪记录进行查询、未对在职人员定期进行违法犯罪记录查询、主管单位未及时报案等问题,向区教育局发送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学校、培训机构的法治宣传,普及强制报告制度、密切接触未成年人工作人员入职及在职人员违法犯罪记录查询规定。通过检察履职,净化了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环境,有力地保护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三)民事、行政检察工作检察建议

区检察院在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中,共发出民事再审检察建议9份,民事、行政纠正违法检察建议51份。

1.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助力民法典实施。2020年以来,区检察院以全面实施《民法典》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民事检察工作,畅通司法救济渠道,加强对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程序违法、裁判显失公平等突出问题的监督,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2022年初,区检察院在办理王某与沈某、余某、某驾校等四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发现,该四起案件均以调解结案,但借贷证据明显存疑,双方存在恶意串通、伪造证据的虚假诉讼行为,故针对上述4起案件向区法院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有力地维护了司法公信和社会诚信。

2.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助力行政效率提升。依法履行对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职能,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维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在行政诉讼活动中发现行政机关怠于行使职权或者不行使职权的,通过检察建议提升行政工作效率。2021年,区检察院发现土地领域行政处罚案件在移送法院强制执行中,行政机关与法院在案件移送受理过程中存在不规范现象,遂向法院发出行政检察建议,建议法院顺畅受理程序,确保行政处罚快速、有效履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监督理念有待转变,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检察官还不能适应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要求,存在就案办案思想,缺乏延伸监督意识。检察建议可能涉及财务管理、环保、税务等不同专业领域,要求检察人员不仅要有专业的法律知识,还要深入了解被监督领域知识。目前检察官相关能力储备欠缺,难以准确找到问题切入点和提出有效对策,少数检察建议质量不高、效果不佳。

(二)检察建议工作发展不平衡

从发出的检察建议的类别来看,主要以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类检察建议、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为主,而刑事类案检察建议、行政检察建议均较少,与新时代检察机关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十大业务”扎实推进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

(三)检察建议督促落实措施有限

对于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等需抄送上级机关或主管部门的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往往比较重视,但对于不属于上述情形的检察建议,被建议单位重视程度不够,有时存在整改不彻底的情况,对于一些类案监督,存在短期整改的情况,整改效果难以长期坚持。检察机关对于此类情况缺乏必要的跟进监督手段,一定程度削弱了检察建议的实际效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强前瞻性思考,提高建议质量

新时代对于检察工作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持续转变检察建议工作理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坚决防止就案办案、就案监督,将事后工作转化为事前工作,全面考量可能出现的其他问题。要完善运用大数据排查案件线索解决社会治理问题的工作机制,明确制发检察建议的重点领域,加强学习相关部门执法规范,找准着力点,努力提升检察建议的针对性,强化检察建议的必要性、合法性、说理性,树立检察建议的权威和公信力,努力实现“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

(二)加强全局性谋划,提升建议能力

充分运用府检联动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的沟通、协调,多渠道拓展行政案件线索。配齐配强行政检察人员,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发展,扎实推进“十大业务”齐头并进。结合司法办案,不定期对类案开展检查,运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机制,充分调研分析类案问题,针对某类频发问题提出高质量检察建议,促进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对《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等文件的学习,不断提升检察官法律监督意识。把检察建议列入培训的重要内容,结合检察建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开展疑难案件研讨、岗位练兵,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三)加强持续性跟踪,提振监督实效

完善检察建议跟踪反馈机制,对发出的检察建议,丰富持续性跟踪手段,确保问题妥善解决、措施落地实施,同时对于被建议单位提出的反馈意见认真审查,改进自身工作。强化检察职能及检察建议工作宣传力度,提升检察建议的社会知晓度,增强被建议单位的重视程度。必要时通过宣告送达或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听证员等第三方人员参加的方式,获取被建议单位及其上级单位的重视,促进被建议单位接受和采纳检察建议,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2020年以来,区检察院在区委和上级院的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有力监督下,检察建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充分发挥检察建议在法律监督、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法治金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关于我区检察建议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人大监司工委主任  王世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6月起,区人大常委会监司工委对我区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宣红兵的带领下,到区人民检察院实地调研,并组织区政府相关部门及部分乡镇政府负责人进行座谈。同时,走访公安和法院等单位,了解检察建议落实情况以及相关建议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主要成效

1、基本情况。我区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职能,针对办案中发现的有关问题,及时制发检察建议,在推动有关部门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发现、纠正和减少违法违纪行为,预防犯罪等诸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根据报告情况,2020年以来,区检察院共制发各类检察建议126件,其中再审检察建议9件,公益诉讼类检察建议34件,纠正违法类检察建议59件,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24件,在保障法律统一正确实施、促进严格执法、推动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办理一案、教育一片、治理一方”的良好社会效果。

2、主要成效。一是服务大局维护公益。以公益诉讼为抓手,着力加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与社会公共利益相关领域的监督,发出公益诉讼类检察建议34件。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与检察机关在履责中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了疑难复杂问题的解决。

二是全力维护司法公正。对侦查、审判、执行等诉讼环节中违法以及不规范的问题,及时发出纠正违法、规范程序等检察建议,得到了被建议单位重视和采纳,切实予以纠正,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针对虚假诉讼行为发出再审检察建议,有力维护了公平正义。

三是着力促进严格执法。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的问题,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执法部门改进工作、规范执法,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

四是积极参与社会治理。针对有关单位管理不善、制度不全等问题,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切实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发挥作用。如针对校园安全、教育管理、人员招录等先后向区教育局及10余所乡镇中心学校发出检察建议,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检察建议的刚性不足。目前,涉及检察建议的法律以及《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都是原则规定检察机关有权提出检察建议,对检察建议的落实不具有强制性。针对被建议单位消极应付,回复缺乏实质性内容,落实流于形式、敷衍了事等情形缺乏刚性措施,弱化了监督效果和社会效果。

2、检察建议的质量有待提高。司法实践中存在跨行业跨部门少数干警专业性知识缺乏。有的检察建议调查核实不充分,未能找准问题,难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不实际不具体,缺乏针对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

3、检察建议的落实不到位。对检察建议的落实情况以及整改反馈缺乏明确的评价机制。部分被建议单位虽予以采纳但未按检察建议整改,屡纠屡犯的问题时有发生,办理质量不高。有些检察建议内容涉及到多部门,而检察机关只向其中某个或某几个单位发送检察建议,以致问题难以及时整改、解决。

4、检察建议的开展不均衡。主要表现在,对自身的宣传较为薄弱,社会对检察职能知晓度不高,导致检察建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不强。在业务上,刑事类案检察建议、行政检察建议较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中还存在盲区死角,如国有资产保护等。

三、加强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1、加大检察建议工作力度。检察建议作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的重要手段。要把检察建议放在与司法办案同等重要的位置予以推进,不断增强检察建议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积极争取区委、人大、政府、纪检监察机关以及被建议单位的上级机关、行政主管部门和行业自律组织等对检察工作的重视支持,更加有效地推动对事关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度高、违法情形具有典型性问题的检察建议办理,切实增强检察建议的权威性。

2、提高检察建议整体质量。质量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要加强检察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坚持严格依法、必要审慎、注重实效的原则,着力提高检察建议的质量。要深入调查核实,注重与被建议单位沟通协调,确保情况明、问题清,切实增强检察建议的精准性、针对性、可行性。要加强检察建议工作规范化管理,正确运用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及适用法律,做到证据分析透彻、法理阐述深入、逻辑论证严谨、语言表述规范,提出的建议意见有理有据。

3、健全检察建议落实机制。今年6月,区政府与检察机关建立了“府院联动”机制,为依法行政与公正司法搭建了新平台,也检察建议的落实创造了良好的制度保障。一是健全工作衔接机制。加强协调交流和互动衔接,善于听取被建议单位在落实检察建议中提出意见,支持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凝聚解决问题合力。二是健全多方联动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各司其职,协同高效,共同解决违法事项发现难、调查核实难、纠正处理难等现实问题。对需要多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办理的检察建议,明确牵头单位和办理单位的具体责任,督促齐抓共管,使检察建议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健全工作评价机制。坚持工作创新,科学评价检察建议落实效果。针对被建议单位对建议落实、整改质量不高的,跟踪督促被建议单位整改落实到位。

4、全面推进检察建议工作。高度重视宣传,提升检察建议工作的社会影响力,特别是对于效果好的检察建议,积极开展宣传,增强社会知晓度,引导社会各界正确认识检察建议,提升检察建议工作效果。同时,围绕业务上弱项短板,积极补差补缺,进一步提升检察建议工作水平。

关于金安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报告

区发改委主任  李永泽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金安区2022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领导和同志们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克服疫情突发影响,因时因势精准施策狠抓政策落实,坚持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一区三地”[1],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基本面保持总体稳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如下:

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位列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46.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3亿元,同比增长1.3%,占年度任务的4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16.1%

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完成情况表

     

单位

2022年计划

上半年全区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

168.8

1.2%

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1%

-

6.2%

3、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2%

126

16.1%

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亿元

11%

8.22

-16.1%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

亿元

10%

135.3

1.3%

6、到位境内资金

亿元

12%

95.1

12.7%

7、外商直接投资FDI

万美元

7%

35

-

8、外贸进出口总额(预计)

亿美元

12%

1.52

8.5%

9、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

20754

4.3%

1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9586

6.1%

11、城镇新增就业

万人

0.57

0.75

-

12、城镇登记失业率

%

4以内

4以内

-

(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深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方案,上半年实现农业增加值17.2亿元,同比增长6.9%;夏粮喜获丰收,总产量达4.76万吨。夏种工作超额完成,粮食种植116万亩,其中水稻103.6万亩,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上半年新增设施蔬菜面积1.8万亩,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15.5万亩蔬菜产量32万吨。水果产量16万吨脆桃产量15万吨生猪出栏26万头,家禽出栏794万只。虾稻综合种养面积18万亩,水产品总产达1.8万吨金安入选首批省级“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县区,西商食品、欣沃、九棵松、皖西白鹅联合体4个农业经营主体入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

战新产业增势强劲。全面推行主导产业链“链长制”,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通用航空、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四大主导产业,建立“2+2”产业链推进组。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修订工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3.7%,占规上工业比重达45%、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重庆至信、格恩半导体等项目实现开工科大国创、PCB电子、南通鸿劲等一批战新项目签约落地。

传统产业加速升级。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工业投资完成28.5亿元,同比增长99.7%位居全市第2。实施“老树发新干”工程,完成技改项目42个,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8.1%。新认定人和智能和安健汽车天窗2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江淮电机“5G+电机绿色制造技术集成应用”项目和伽马莱恩“基于5G+工业设备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系统解决方案”项目获评2022年安徽省5G典型应用示范项目。建立区级2022年“5G+”示范应用项目库,其中“5G+工业互联网”项目8个、“5G+智慧应用”项目7,正在开展项目审核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5G示范应用。推荐安健汽车天窗、国达城建参与第五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推荐华景建设、安健汽车天窗、中擎住工、明天氢能企业技术中心申报2022年(第31批)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推荐龙兴汽车申报省级工业设计中心。

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上半年服务业增长值96.9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9.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5.3亿,同比增长1.3%,其中限上零售额71.4亿元,占全市限上总量47%加快推进张店、淠东、东桥3个电商集聚区建设。成功创建安徽省全域旅游度假区,张家店省级旅游度假区。举办六安市第十四届桃花节、金安脆桃展评大赛、六安市第二届十里果乡采摘季、施桥蓝莓采摘节等活动,“惠游金安·山水画廊行”媒体(摄影家)采风、“四季游金安”摄影大赛等摄影活动,组织开展“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春游江淮请您来”“中国旅游日”“我是旅游人”网络推广、“山水画廊·生态金安”云游系列活动。全区接待游客量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

(二)项目投资实现有力支撑

项目投资高速增长。高位推进“项目推进年”,“五个一”[2]工作机制加快建立,项目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力推进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建设。纳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3个,年度计划投资129.08亿元,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占年度计划86%。在重大项目强力支撑下,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同比增长16.1%,其中项目投资增长52%,工业投资增长99.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8.1%。一季度,在全省扩大有效投资和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中成绩突出,全市“赛马机制”中总分第一,获得一季度流动红旗,被列为全省投资“赛马”激励地区。

双招双引态势喜人。上半年全区新引进项目49个,协议引资237.2亿元,累计实现到位资金95.1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9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7个。外商直接投资35万美元。先后引进科大国创、银峰科技、北仑鑫林等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项目11个。坚持以人才强区赋能产业立区,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吸引各类人才在金安就业创业若干政策(试行)》等政策文件,认定各类人才334人,依托六安智谷、六安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平台,引入省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团队22个引进博士64人、副高及以上56人、聚集高层次科研人才179人。

(三)发展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六安新城加快推进三融合三为主示范区[3]建设。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32.08亿元,同比增长15.1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3.02亿元,同比增长23.42%,其中工业投资16.8亿元,同比增长42.38%。金安经济开发区列入省两业融合[4]发展试点和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六安联动创新区范围2021年度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全省40名围绕市1号工程建设新能源汽车配套基地,加快打造合六经济走廊新兴产业集聚地。上半年,安徽至信年产100万台套汽车零部件一期项目、安徽豪斯特一期年产3000万件汽车零部件及500万件电池包项目、安徽科大国创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与智慧能源系统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建设项目等20个项目实现新开工,格恩半导体项目仅用8个半月时间实现火速竣工投产。华师大附中、六安技师学院加快建设。惠风路、金利安置小区改造、环境保护整治(双墩、松林村)、康平苑安置小区等4个项目已交付使用,一元大道北延、G312快速化改造、金安通用机场、启明西路(新安大道-西湖路段)、云溪路(长淮路至龙池路段)、技师学院35KV线路工程等9个项目实现新开工,正在有序推进。

城北创新区持续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平台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29.24亿元,同比增长3.58%,固定资产投资23.8亿元,同比增长131.54%,其中,工业投资10.84亿元,同比增长239.81%。皖盈服饰、祥海恒兴、兰翔钢领、兰翔胶圈6个项目实现新开工,西商产业园、酷豆丁二期、新华畜牧、国骄医美25个社会投资项目正快速推进。翁墩路、九德路、银雀路、返乡创业园供电工程等5个项目已建成使用,蓼城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供电项目、国骄医美内部道路等3个项目实现新开工,兴北佳苑、淠河右岸周边路网、返乡创业园配套等8个项目正按序加速建设。

南山新区着力构建田园城市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建设污水处理厂将军山路工程、丰源大道自来水加压泵站3个项目建成运营六舒路污水提升泵站、兴茂悠然南山一期自来水主进水管网、瑞梦花园二期周边环境改造等5个项目有序推进六安皋城中学南山校区、应急指挥中心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市金融服务中心、中合农超等项目。优化片区用地布局持续推进一中周边片区、南湖公园以北、市委党校以南等3个片区共计4.9平方公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力推动南山新区国土空间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和绿地系统专项设计、南部门户区规划设计,启动供电、排水及南山新区道路路网等专项规划修编,保障电力规划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有效衔接。

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推进七星协同发展完成“三区三线”[5]划定,编制2个成片开发方案。持续推进椿树特色小镇项目建设,编制特色小镇国土空间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和概念性规划,实施广福南路改建、S329服务区建设工程、S329沿线环境整治等先期基础设施项目,积极对接企业,签约武汉动物园项目。东桥镇、马头镇为争取项目落地,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月牙山工业园围绕建材和汽车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持续推进道路、供水供电、污水燃气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成功争取园区2.3平方公里纳入市规划区工业用地范围。张家店旅游度假区积极申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及安徽省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毛坦厂教育特色镇打造青少年研学基地,建设毛坦厂精品研学游品牌。木南示范园区以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目标,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修编。

)城乡建设提速提品提质

城市建设全面开展。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合六同城化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机遇,加快对外通道谋划和建设,协同推进G40沪陕高速、S325马头至淠河大桥段、德上高速金安段、G312快速路改造、金舒大道一期、铜商高速六安段)、沿江高铁(合肥至武汉段)和淠淮航道等级提升国家和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和前期工作。实施市、区两级重点工程征迁项目19土地征收项目8个完成征地3480亩。启动梅山新村地块改造工程。实施城区支路路网完善及提升工程,上半年小东街建成通车,新建宁承路道路工程,续建皋星巷道路工程。实施6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预计7月底全部完工,惠及居民1203户。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完成5批次试点小区运营。积极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协同推进中心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

乡村振兴持续推进。全面启动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体系,切实做好有返贫致贫风险人员动态清零。上半年新识别监测对象26户98人。聚焦金安脆桃、稻虾共养、特色蔬菜、皖西白鹅四大主导产业,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档升级“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统筹1100万专项资金扶持22个重点村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实施广福南路改建工程联网路46.151公里、自然村通硬化6.418公里、建制村通双车道7.93公里,村道安全防护工程22.319公里,养护工程162.38公里,预防性养护工程112.87公里。深化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三大革命”,实施村庄清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规划建设提升“三大行动”,推进“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获得省政府激励。

)区域协调发展扎实推进

合六同城化不断深化。积极推进合六经济走廊建设,紧盯两市党政代表团议定的18根梁柱,谋划推进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合六氢走廊6建设以及医疗卫生链接合肥等3个重大项目。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智能电动汽车产业招商“百日攻坚”行动,建设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配套基地。与安徽省汽车行业协会共同举办“合六同城 智同汽和”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对接会,邀请合六两地近70位企业家代表和行业精英,共商共谋电动汽车产业发展。

融入长三角步伐加快聚焦科创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实施长补短对标追赶行动。紧抓与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共建和对口合作机遇,谋深谋实合作事项,研究推动对口合作工作方案。紧扣国家和省、市方案中明确的7项重点任务,着眼十年、谋划五年,确立了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10个合作领域,初步谋划29个合作事项。上半年,由常务副区长带队,先后3次赴上海市松江区对接松江-六安合作园区[7]建设、产业发展、合作机制等事项,确定松六省际合作园区选址方案,加快推进园区落地挂牌。

)改革开放迈上更高台阶

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继续推进“标准地”改革,上半年挂牌出让11“标准地”项目,总面积为745.54亩,占开发区新增产业用地总面积89.36%,位居全市前列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体化自助服务大厅,实行7x24小时随时办服务,配优政务审批事项移动终端“掌上办”、自助终端“自助办”、政务地图“导航办”、智能搜索“搜索办”等智慧办服务,引导群众“慧办事”,审批人员“慧审批”,全面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管理水平,“数字政府”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实施“三变”改革,新增“三变”改革村30个全面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专项整治,促进全区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强化体制机制保障修改制定《金安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金安区促进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等惠企文件。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整理国务院和省、市、区级各类暖企惠企政策19个,实施细则489条,惠及企业608家次,兑现资金1.35亿元,兑现率达99%,完善“四送一服”联系包保制度,解决企业反映问题2148个。巩固商事制度改革成果,在全市率先开展“照证注销联办”改革,实现多领域行政许可事项“一次办、马上办”,压减各类事项办结时限,实现企业开办0.5个工作日内办结,提高市场准入便利化水平上半年,新办理注册登记经营主体5623户,食品经营许可证核发408户。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增值税留抵退税0.64亿元,减税降费2.79亿元76家企业提供融资担保贷款4.88亿元9家企业办理过桥资金16笔,总额0.96亿元,财政贴息发放小额担保贷款0.54亿元

创新创业活力不断释放。持续打造合六经济走廊科技创新承接地。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上半年,共推荐35家企业申报2022年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其中,27家企业初次申报,8家企业重新认定,申报材料已全部通过市级审核上报省厅,第二批拟再推荐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排名全市领跑,上半年增速实现71.8%,连续四个月排名全市第一。区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32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位。科技项目工作实现重大突破,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揭榜挂帅类项目中通过省级评审,获公示发榜,实现全市揭榜挂帅类项目零的突破。1-5月份,金安区专利授权量530件,位居全市第一。其中,发明专利33件,实用新型专利394件,外观设计专利103件。金安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与工研院六安院共同申报省级众创空间,同时引进创新创业项目10个,共建联合实验室6家。在孵企业新申请与获批发明专利125项,外观及实用新型专利98项,软件著作权25项,开发新产品2项,园区企业共申报与获批自主知识产权500余项。

社会民生福祉持续增进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六个专项行动”,常态化监管涉气环境问。持续开展季节性攻坚行动,组织联合执法组就餐饮油烟、散煤燃烧、汽修喷漆等易产生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的前置体进行执法检查,降低臭氧浓度,持续优化空气质量。上半年全区PM2.5平均浓度为38微克每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为58微克每立方米,臭氧平均浓度为153微克每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为82.9%。开展六安市淠河总干渠金安段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行动”和水环境季度性检查上半年,区国控、省控断面均能满足相应考核标准,所在地表水环境质量良好,无地表劣V类水体,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实施17大项44小项民生工程,民生保障支出23.93亿元。打卡发放各类财政惠民补贴资金120批次,累计3.52亿元。启动区图书馆、文化馆项目建设。加快推动金安职业学校改建、木厂中学改建和华师大附属六安学校建设,确保今年秋学期如期开学。探索建立城乡学校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扩大集团化办学规模,继续加大与华师大、皋城中学合作办学力度,提升知名度,持续推动毛坦厂中学、人民路小学、清水河学校等集团化办学。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打赢4月疫情防控阻击战。稳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面深化医共体建设,做实做细28.8万余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市儿童医院全面投入使用,区妇幼保健院三期工程进入室内装饰装修阶段。区中医院建设项目正在施工中,预计7月底可完成封顶。区第一人民医院(市四院东区)改扩建项目有序进行。孙岗镇中心卫生院、毛坦厂镇卫生院新建项目已基本完工。东河口镇和先生店镇卫生院新建项目序时推进文明创建、双拥、工会、气象、档案、统计、司法、民政、消防、应急、人口计生、老龄妇幼、残疾人保障等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受4月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加之国际俄乌冲突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外贸出口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缩减,经营压力增加。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滑,对房地产周边传统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意愿下降,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下半年的工作中认真研究,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应对。

二、下半年工作意见

下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坚持以跨越式发展为主旋律,紧扣“一体化”,聚焦“高质量”,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合作和合六经济走廊建设机遇,以打造工业强区为重点,聚焦双招双引和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构建“一城、两区、三带、七星”发展格局,锚定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知难迎难,知重负重,确保全面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奋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重点将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统筹实施“两强一增”、农业特色产业“138+N”工程和农业提质增效“6969”工程,做大做优做强特色农产品围绕打造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持续优化农业发展格局,抓好金安脆桃、绿色蔬菜、皖西白鹅、泉水稻虾“双种双养”特色主导产业加快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推动工业提质增效。以高质量发展为心,产业融合协同为方向,鼓励支持我区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细化分解任务,落实各项惠企政策深入开展“小散乱污”和低效企业整治行动,盘活“僵尸企业”,全面落实标准地改革、能耗双控、亩均论英雄等一系列行动,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推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园区和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加快推进东桥、淠东、张3电商集聚区建设运营和投入使用,推动区域农产品电商化加强示范创建工作,培育电商示范强镇1个,电商示范企业1家。围绕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九十里山水画廊、全域智慧旅游等项目建设。启动皖西大裂谷5A级景区创建,推动淠河右岸农旅融合发展区对标4A级景区建设完成毛坦厂争创省级避暑休闲目的地、九仙尊申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创建

(二)着力推动项目投资。紧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省“加快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机遇,围绕网络型基建、产业升级基建、城市基建、农村基建、国家安全基建5大投向,谋划梳理一批必要性、紧迫性较高的基础设施项目。紧盯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聚焦“两新一重”、科技创新、战新产业、装备制造、民生建设、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项目谋划,加强项目储备和前期工作,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月调度机制,加强对停工项目、问题项目、推进缓慢项目的监管和督促,确保项目协调推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科学编制成片开发方案,推行项目审批和要素保障两个“维度”同步推进,畅通项目开工“绿色通道”。继续落实“扩投资增动能赶超发展”赛马机制,加强固定资产投资运行监测,持续跟踪新开工项目纳统,力争下半年再夺一面“季度流动红旗”或“年度奔马旗”。

)着力聚焦双招双引牢固树立双招双引“生命线”意识,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动力源、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立足招商和项目,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深化工业强战略,深入落实“积成林”工程,围绕省十大新兴产业5+1”主导产业,立足我区2+2主导产业,用足用活各项财税、金融和土地等要素支持政策,充分发挥2+2”产业链招商组招商引资作用,推动我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吸引高校毕业生等人才在六安就业创业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吸引各类人才在金安就业创业若干政策(试行)》等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链”、蓄满人才“池”,加快招引一批专业性紧缺人才落户我区。

)着力推进区域合作。抢抓我区与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帮扶和对口合作的政策机遇,与松江区全方位链接,重点是组织编制好对口合作实施方案,确定两地合作机制、合作事项,推动松江-六安合作园区8月份落地挂牌,力争年内实现项目入驻,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六安-上海对口合作“金松”样板。把合六同城化作为我“融圈入长”的突破口,紧盯两市党政代表团议定的18根梁柱合作事项加快推进合六(金安)市际合作园区、合六氢走廊建设以及医疗卫生链接合肥3个事项,实现产业、公共服务全面链接合肥,积极承接合肥先进制造企业和项目转移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智能电动汽车配套基地。

)着力开展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原则,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加快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方案、“138+N”和“6969”工程,挖掘优势农业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培育特色产业。大做强金安脆桃、泉水稻虾、皖西白鹅、湾区蔬菜四个主打产业,发展壮大“四桃两莓一桑葚”特色经果。顶格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严格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严格管控一般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对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实行年度“进出平衡”,千方百计找回流失耕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完善城乡自来水定价机制。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高质量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及村庄规划,拓展乡村建设和发展空间,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稳步健全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全面巩固提升村容村貌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统筹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对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常态化监管,实现网格化监管全覆盖。

)着力提高民生福祉。加快城乡教育布局调整,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集中办学”,整合城乡教育资源。组建若干教育集团,建设城乡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快推进华师大附属六安学校、金安职业学校改建项目、清水河第三小学等项目建设,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全力以赴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失业动态监测,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全面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就业质量。建立促进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促进城镇居民增收新方法、新措施,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深入实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推深做实养老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对城区低收入老年人、养老机构入住人员和新增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开展行动能力评估,建设社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改造6所特困供养机构,落实区级失能失智特困供养人员集中养护机构和24所村级养老服务站建设。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机构,提高0-3岁婴幼儿托位供给能力。持续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化解,加大安全生产和消防事前检查力度,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持续抓紧抓实抓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当前宏观形势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我们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以更大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1]“一区三地”:金安区十四五发展定位,即合六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合六经济走廊新兴产业集聚地、长三角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和全国知名休闲体育旅游目的地。

2]“五个一”金安区项目推进年实施方案中项目帮扶提档行动采取的举措之一,即一名区联系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工作专班、一份推进方案、一张倒排工期表

3]三融合三为主产城融合,以产为主;二三产融合,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主导产业融合,以战新产业为主。

4]两业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即价值链、产业链与创新链、供应链、信息链、资金链、人才链等紧密结合,以数字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

5“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6合六氢走廊合六同城化18根梁柱合作事项之一,是指与合肥共同开展氢能、氢能源汽车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攻关,推进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及相关应用的示范运营,在公交、环卫、通勤车辆中逐年提高燃料电池汽车比例,逐步扩大应用规模。

7松江-六安合作园区金安区围绕与松江区共建省际合作园,谋划一主三副4个园区。其中,主园选址位于金安经济开发区范围内,金开区管委会对面,约15平方公里,北至长江东路、南至龙池路、西至新阳大道、东至肥西县界,3个副园分别在椿树镇(约10平方公里,至肥西界,南至S329以南,西至一元大道,北至金裕大道)、东桥镇(约10平方公里,高速六安东枢纽南侧,原潘店工业园)、金开区城北片区(约3056亩,刘庆路以北、梅山北路以东、沪陕高速以南、解放北路以西)。

金安区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及

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财政局局长  刘芳芳

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届人大常委会第会议的安排,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常委会报告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2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情况

2021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深入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扎实兜牢“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根据预算法有关规定,重点报告以下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83006万元,占预算的117%,同比增长34.66%。加上上解收入1132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2212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8164万元、调入资金142088万元,可安排使用的收入总量为586708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2871万元,上解支出663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43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99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537941万元。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结转结余48767万元

收入决算主要情况:区本级地方税收收入可用财力56052万元,为预算的97.64%,同比增长14.62%;非税收入可用财力26954万元,为预算的199.14%,同比增长111.58%。

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2021年,共安排我区上级补助收入322126万元,同比下降11.58%。一是返还性补助收入11541万元,主要是所得税、增值税基数返还,与上年持平。二是一般性转移支付245101万元,下降20.51%,主要由于2021年中央下达我区特殊转移支付资金28024万元,用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2022年未安排该项资金。三是专项转移支付65484万元,增长47.4%,主要由于节能环保专项转移支付2021年增加21607万元。

支出决算主要情况: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2871万元,为预算数的114.8%,增长1.74%。其中:公共安全支出15595万元,为预算的140.89%;教育支出141397万元,为预算的13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504万元,为预算的101.74%;卫生健康支出45730万元,为预算的113.94%;节能环保支出23617万元,为预算的258.73%;农林水支出91009万元,为预算的102.01%;交通运输支出7147万元,为预算的46.84%;住房保障支出10141万元,为预算的66.07%。

按照预算法规定需要报告的其他重点事项:

⑴上年末区财政存量资金累计结余9379万元,2021年收回各类财政存量资金69855万元,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4283万元,存量资金累计结余54951万元。

⑵经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批准,2021年度区本级预算调整情况: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调增24266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做调整,一般转移性支付增加1035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增加13911万元;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调增24266万元。

⑶区本级预算周转金上年结余48万元,本年未安排使用。

⑷2021年,区本级预备费4850万元,经报本级政府同意,报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批准,调整用于疫情防控、洪涝灾害等应急支出。

⑸2021年,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合计681万元,主要是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减少了相关支出。

⑹区级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021年超收收入4438万元,按规定用于补充预算调节基金,2021年末,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余额为9888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87797万元,为预算数的112.46%,同比增长161.09%;加上级补助收入11197万元、上年结余2109万元调入资金441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137301万元,收入总量为342816万元。区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69045万元,为预算数的249.81%,同比下降2.01%;加调出资金12219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201万元,上解上级支出14952万元,支出总量为332393万元。2021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结余10423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965万元,为预算数的104.19%,同比增长45.24%。加上级补助收入30万元,收入总量23995万元;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4072万元,为预算数的81.44%,同比增长111.47%。加调出资金19893万元,支出总量23965万元。2021年区本级国有资本预算经营收支结余30万元。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1年区本级社会保险费收入123688万元,同比增长27.03%,加财政补贴收入、转移收入、委托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收入总量为380093万元,比上年增收51723万元,同比增长15.75%。区本级社会保险待遇支出181674万元,加转移支出、其他支出等,支出总量为344574万元,同比增长17.33%。区本级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176852 万元(其中:当年收支结余35519万元)。

5.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①限额情况:2021年,省财政厅下达我区债务限额716035万元,其中:一般债务222566万元,专项债务493469万元;②余额情况:2021年末,我区政府债务余额为63565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67359万元,专项债务468297万元,2023-2027年,全区政府债务需还本付息41.14亿元,其中2023年债务需还本付息7.6亿元,2024年需还本付息12.49亿元,债务总余额未超总限额,分项余额未超分项限额。③债务举借情况:2021年,省财政厅核定我区新增债券125483万元(一般债券13911万元、专项债券111100万元、外债472万元(未提款)),主要用于市政产业园基础设施、农业、棚户区改造、医疗、教育、城乡冷链物流等重点项目建设;再融资债券40199万元(一般债券13998万元、专项债券26201万元),主要用于偿还到期一般债券及专项债券本金,我区按省厅核定数举借债务

二、2021年预算执行结果及落实区人大批准预算决议情况

2021年,区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区委决策部署,按照区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批准的预算,忠实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规范财政收支管理,挖掘潜力,释放活力,“六稳”“六保”任务保障有力。全预算运行总体平稳,各项财政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1、坚持目标引领,多措并举实现收入稳定增长。

面对经济下行、疫情防控、财源税源有限等不利局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全面摸排税源,分税种、分行业、分重点企业进行税源调查,做到家底清晰、预测精准,同时落实各类助企纾困政策,加强税源培植;二是自我加压,强化属地管理,科学界定岗位职责,优化征管力量配备;三是深入推进协税共治,完善各部门间涉税信息共享长效机制,区直7个部门同税务部门合作建立涉税信息共享,传递信息962条,实现税费补缴1644万元。四是全力服务招商引资,成立财税招商引资专家团队,前置介入重点项目,加强税收政策宣传、申报纳税辅导、出口退税办理、即征即退等税收业务全程服务。根据企业规模、行业、技术、人才、附加值等多维度综合评判,精准服务,招好商、招大商、招强商。着力提质增效,确保财政运行平稳,2021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0.99%实现预期目标

2、坚持预算法定,强化管理实现财政平稳运行。

强化预算约束,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严格遵守“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根据相关政策、工作量、支出标准等多种因素,结合事前绩效评估结果,科学合理确定项目预算;政府投资项目土地未落实、资金未落实,不得开工;规范各类资金拨付程序,加快支出进度,确保按序时进度完成支出任务。是优化支出结构,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及会议费只减不增,统筹资金,确保教育投入只增不减,民生领域投入重点建设项目投入保障有力加大清理力度,盘活用活存量资金。对存量资金财政结余结转资金进行全面清理,全年共收回存量资金69855万元,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四是强化库款保障,确保财政稳定运行。做好资金调度,动态跟踪库款水平,确保库款水平稳定在0.3-0.8正常区间,“三保”支出、债务支出及稳经济重点项目支出得到了优先保障。

3、坚持民生无小事,持续投入切实保障民生福祉。

我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补短板,惠民生,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明显提高2021年民生支出478609万元,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一是预算资金全额保障33项民生工程全年安排财政资金22.98亿元,其中区级配套3.3亿元,较上年增长6.05%。14个建设类项目全部完成年度目标,42个补助类项目全部发放打卡到位,7个培训类项目全部实现年初计划。二是社保资金足额拨付共组织筹集7项社会保险基金10.59亿元,拨付各类保险待遇支出17.45亿元;拨付民政、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社保类资金3.2亿元,拨付卫健部门、人社部门社保类、残疾人事业费等2.08亿元;是惠民补贴高效发放。全年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惠民惠农补贴资金6.11亿元,累计发放19万户。四是教育环境显著优化。2021年教育支出13.85亿元,增长3.5%,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89%;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9所,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33所,教育教学资源得以整合优化,推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五是疫情防控全力保障。积极贯彻落实区委有关决策部署,压缩开支,挤出财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全年共统筹安排疫情防控经费4749万元。

4、坚持乡村振兴战略,聚焦发力打造宜居美好乡村。

一是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3303万元。二是稳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投入2375万元扶持村集体经济,促进现代农业、中小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发展。三是周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完成7534户农村改厕任务,完成110个集中供水自然村建设,农村生活设施明显改善;投入3.8亿元建设龙潭河水库,投入0.6亿元用于陡涧河治理等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完成超过28公里小流域综合治理和3座水库除险加固;投入1.25亿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0.94亿元用于永久基本农田和耕地地力保护,投入0.05亿元用于农机购置,投入0.09亿元用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等,补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同时,投入1.73亿元,支持“四好农村路”建设,新建或改建农村公路78.89公里,实施危桥改造7座,安防工程78.6公里,养护工程43.92公里。投入3855万元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四是提升农村居民保障水平。全年累计发放特困人员供养金6477.68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1164.49万元、农业支持保护补贴9341.14万元、稻谷补贴3582.31万元、村干部工资4584.19万元、扶贫产业奖补2172.90万元,促进社会保障服务均等化、普惠化。

5、坚持惠企政策落实,倾力助企纾困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政策宣传,纾解企业困境,关注企业成长,让企业轻装上阵。支持明牛乐驼江淮电机、工美服饰等企业做大做强。2021年让利企业5亿多元,同时支持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发展制造业缓缴税款3000万元。二是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166户小微企业完成融资担保11亿元25家企业办理过桥资金47笔,总额2.8亿元,无还本续贷6.6亿元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笔共 8240万元,支付财政贴息资金483.98万元三是贯彻执行惠企政策。兑付招商引资奖励资金1.84亿元,37家企业从中受益及时拨付中央财政直达资金7.2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兑付创新驱动、“三重一创”等专项资金2052万元,有力支持区属企业核心技术研发、多层次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

6、坚持底线思维,压实责任强化债务风险管控。

一是严格落实债务限额管理。新增政府债务严格控制在限额之内,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需求依法依规全部通过专项债券和预算资金予以保障,不留硬缺口。二是切实保障存量债务有效化解。培育财源提升政府综合财力水平,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落实预算还款安排,跟踪落实化债计划,确保按期完成化债任务。三是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各部门申报新增债券使用项目,优化项目遴选,科学合理确定额度,在政府债务限额内积极申报发行新增债券,2021年我区新增债券资金转贷收入165465万元,主要用于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三、20221-6月预算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由于市场信心普遍不足消费意愿减弱,经济下行趋势更加凸显;增值税留抵退税等一系列新旧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效,税收收入降幅明显;房地产市场疲软,投资观望情绪浓厚,土地挂牌出让、二手房交易量降至冰点,土地出让收入锐减;4月份疫情突发,对我区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区财政进入困难时期,收支矛盾异常突出。区财政通过调整优化支出顺序,加强国库资金监控调度,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与中央直达资金,加大财政收入征管力度,认真应对当前困境,兜牢“三保”底线,疫情防控、民生支出得到了保障,上半年我区财政运行基本平稳

(一)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1-6月份,全区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215万元,为年度预算的46.98%,同比下降16.07%。其中税收收完成66466万元,同比下降9.26%;非税收入完成15749万元,同比下降36.24%。

1-6月,全区共争取上级财政补助资金297158万元,其中一般转移性收入282828万元,专项转移支付14330万元。

1-6月份,全区累计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721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62.25%,同比下降1.43%。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情况。1-6月份,全区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156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7.36%,同比下降45.2%。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5457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5.76%,同比下降50.1%。

1-6月份,全区累计完成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91397万元(含新增专项债券安排支出101000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84.2%,同比增长148.8%。

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情况。1-6月份,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完成12860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1.44%,同比下降46.34%。

1-6月份,全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871万元,为年度预算的57.42%,同比增长111.41%。

4.地方政府债务情况。2022年1-6月,省财政下达我区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43247万元(一般债务10447万元,专项债务132800万元)。截止6月底,发行新增债券142512万元(一般债券9712万元,专项债券132800万元,外债735万元未提款),发行再融资债券12211万元(再融资一般债券12211万元,再融资专项债券0万元)。截至2022年6月底,全区政府性债务余额为787910万元(一般债务186813万元,专项债务601097万元)。

(二)上半年预算执行特点及存在问题

上半年,预算执行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财政收支进度“两极分化”。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季度完成53566万元,同比增长16.07%,二季度受减税降费和疫情直接影响,只完成28649万元,同比下降42.46%,上半年收入低于序时进度3.02个百分点,未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序时进度12.26个百分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低于序时进度33.6个百分点,土地出让收入尤其是商住(服)土地出让收入极度萎缩,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超序时进度34.2个百分点,收支倒挂空前。

二是全力以赴保平稳。通过多方争取、多渠道筹措资金,上半年民生支出239377万元,其中:“三保”支出131442万元、防疫抗疫支出8897万元得到了有效保障,重大重点项目资金需求基本保障到位;通过加强国库库款监控、优化支出顺序、压减支出等手段,财政运行基本平稳,为社会稳定提供了财力支撑。

上半年,预算执行存在以下问题:

1.财政收入全面下降。受经济下行压力、减税降费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新一轮爆发造成企业停工停产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面临巨大压力。一是支柱产业持续减收,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占比从高峰时的70%下降到目前的40%左右;二是减税降费政策的接续落地,上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6100多万元;三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区内出口企业收入下滑,餐饮、服务业税持续减收;四是重点企业税收贡献减少,全区144家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持续减收,上半年仅完成38389万元,同比下降59.03%。五是房地产市场低迷,上半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仅45457万元,同比下降50.11%。

2.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预计全年财政收入任务难以完成,全年财政预算面临较大幅度调整。同时全区疫情防控、民生工程、债务还本付息等重点支出刚性需求持续增加,支出形势异常严峻。抓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资金盘活力度等应对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区财政困境,财政收支缺口不断增加,“三保”问题面临考验

3.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巨大一是还本付息任务艰巨。政府法定债务、其他关注类债务还本付息合计金额未来五年年均需约55亿元,偿债压力巨大。二是债务风险指标不断上升。近年来,随着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较快,但受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疫情等影响,地方财力下滑,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不断上升。2021年政府债务风险比2020年上升14.95个百分点。是全口径债务风险等级可能升级。虽然存量隐性债务逐年化解,但政府债务增长较快,全口径债务余额仍呈现上升趋势,经初步核算2021年全区全口径债务率189.65%,接近200%的橙色风险等级。

上半年,财政减收已成定局财政刚性支出不减反增,基层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三保”、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面临压力。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提前谋划,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三)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

1.扎实做好收支管理,奋力完成全年任务一是强化收入征管。围绕实现全年财政收入17.5亿元、年增长10.8%的目标,千方百计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有质量、可持续。同时,优化支出结构。集中财力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厉行节约,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办公经费,推行无纸化办公,除涉密文件外,原则上实现网上公文交换、流转、报签管理;按比率压缩水电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日常公用经费支出;严格通用办公资产设备配置管理,推进资产共享公用;加快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压减政务信息化建设经费、政务信息化运维经费。增收节支,开源节流,充分认识当前复杂严峻的财政形势。

2.扎实发挥财政职能,聚力助推经济发展。严格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完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争取建立资本金补充、流动资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贴、不良代偿款核销机制;继续落实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续贷过桥、“税融通”“政银担”等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全力支持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多渠道拓展市场化运营路径。

3.扎实改善群众生活全力提升民生水平。一是深入实施17项民生工程紧紧围绕民生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强化政策落实、跟踪问效二是加强民生工作协调会商。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树牢争先意识、底线思维,压实单位项目实施进度、质量和绩效的主体责任;三是不断优化民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考评“风向标”和“指挥棒”作用,确保各民生项目有序实施,高效完成。四是认真落实民生工程特邀监督员制度。有序开展意见征求、座谈交流、视察监督和评价评议等工作,主动接受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监督,力争2022年度民生工程工作取得新突破。

4.扎实加强债务管理,竭力守住风险底线一是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提前谋划到期债务,逐笔逐项排查债务风险隐患,对于偿债资金存在缺口、有资金链断裂风险隐患的,做出风险应急处置措施。是持续健全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举债融资机制。举债一律在批准的限额内采取由省厅代发政府债券方式,除此之外,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三是严格按照10年化债计划提前安排。逐年安排预算资金、超收收入、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偿还隐性债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前偿还一部分隐性债务,确保隐性债务余额只减不增。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违约的底线,竭尽全力完成债务化解任务。

5.扎实推进预算一体化,致力零基预算改革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理念,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创新预算管理方式,统筹做好2023年预算编制工作,全面落实《安徽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方案》精神实质,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构建该保必保、该减必减、讲求绩效的资金安排机制。一是编制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务实编制公共服务项目清单、产业扶持项目清单、重点建设项目清单。以年度重点事项保障清单作为相关领域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与预算编制同步进行,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资金使用绩效、年度重点工作变化等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二是创新预算编制方式。取消支出基数,所有支出以零为基点,根据资金实际需求、项目轻重缓急、绩效评价情况等统筹核定;分类编制,健全支出预算排序机制,优先保障“三保”支出、地方债券还本付息支出,政府年度重点保障事项清单确定的支出,部门必须开展的一般事业发展支出和其他支出。三是推进财政资金统筹整合。强化部门和单位收入统筹,健全专项资金退出机制。编制2023年预算时,专项资金预算一年一定,落实专项资金清理退出机制,加强统筹、清理。四是硬化预算约束。将过紧日子作为预算管理长期坚持的方针,严控一般性支出;落实部门结转结余资金定期清理制度,除按规定留用外,一律收回预算统筹。五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管理实质性嵌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新增重大政策和项目,按规定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未开展评估或评估未通过的,一律不得纳入预算安排。对实施期超过一年的重大政策、项目实行全周期跟踪问效。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下,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担当作为,扎实抓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落实,为全年目标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支撑,全力支持美丽金安建设。

关于2021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

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

区审计局局长  郑尚敏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金安区人民政府委托,报告2021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规定,金安区审计局依法审计了2021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以及区交通运输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经济和信息化局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对我区制造强省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资金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

审计结果表明,全区财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运行,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

——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区财政落实各项财政政策,积极组织财政收入。金安区2021年度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83006万元,为预算数的117%,同比增长34.66%。积极落实“双招双引”政策,通过“云招商”助力我区招商引资工作。金安区财政局贯彻落实惠企政策,2021年兑付招商引资奖励金1.84亿元,涉及37家企业。建立财税共享机制,区财政牵头组织8家区直单位参与涉税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机制推进会,2021年下半年以来,实现信息传递962条。

——戮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乡村振兴迈出坚实步伐。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区财政积极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有效应对疫情影响,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支出,打好疫情防控狙击战,2021年疫情防控支出合计4748.97万元。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脱贫方略,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2021年财政投入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3303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迈出坚实步伐。金安区财政局2021年获得安徽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积极争取新增债券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金安区财政组织各部门申报新增债券使用项目,优化项目遴选,科学合理确定额度,在政府债务限额内积极申报发行新增债券,金安区2021年新增债券资金转贷收入165464万元,主要用于民生事业等重点领域项目建设,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一、2021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基本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2021年度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收入合计586708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完成83006万元、为预算数的117%,上解收入11324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22126万元、债务转贷收入28164万元、调入资金142088万元;

全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完成支出合计53794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完成512871万元,上解支出6634万元,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438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3998万元;

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结余4876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2021年度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收入合计342816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187797万元,为预算数的112.46%;上级补助收入11197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109万元;调入资金4412万元;债务转贷收入137301万元。

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完成支出合计332393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169045万元,上解支出14952万元,调出资金122195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6201万元。

2021年区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结余10423万元。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1年度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3995万元,为预算数的104%。其中国有资本预算本级收入2396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0万元;

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3965万元,为预算数的104%。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本级支出407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出资金19893万元。

2021年度区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结余30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金安区各项社保基金纳入六安市级统筹,相关基金预算由六安市各社保经办机构统一汇编。

2021年金安区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收入合计380093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116490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4862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46673万元、职工医疗(含生育)37167万元、居民医疗124473万元、工伤3753万元、失业2911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决算支出合计344574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116484万元、居民养老2130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29530万元、职工医疗(含生育)38313万元、居民医疗132186万元、工伤4109万元、失业2644万元。

本年社保基金收支结余35519万元,滚存结余176852万元。

二、2021年度债务管理情况

(一)截至2021年底我区政府债务余额为63565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167359万元,专项债务468297万元。

(二)2022年各类债务应还款本息约52111万元,其中本金30034万元,付息费用22077万元。

三、存量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截止2020年底区财政存量资金累计结余9379万元,2021年收回各类财政存量资金69855万元,按规定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24283万元,存量资金累计结余54951万元。

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区本级预算执行发现的问题

1、财税部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不完善。

2021年水土保持费、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等非税收入划转至税务部门征收,金安区财税民生责任组下发《金安区财税民生责任组关于建立涉税信息共享和工作配合机制的通知》,通知指出税务、财政、水利等部门涉税信息共享。但区财政局并未正式下文,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未实现真正信息共享。

2、预算编制未细化

1)集中预算编制未细化。2021年金安区集中预算中部分支出未细化到部门和具体项目,如民生工程区级配套预留资金2500万元、城市维护费500万元、结算审计等项目库经费2500万元等;

2)一般公共支出调增未细化。财政局向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提交申请,调增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266万元,未细化到部门和具体项目。

3、部分预算支出执行率较低

12021年金安区财政局综合查询表显示追加预算7262万元,其中追加预算中3项追加预算执行率为0%,合计金额434.06万元。截至目前已拨付到位。

22020年结转结余项目中43个项目支付比例低于80%,其中33个项目支出比例为0%,涉及金额18404.76万元。截至目前已拨付1252.92万元。

4、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预算编制审核把关不严

金安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在区直单位车改后保留车辆编制103辆,公务用车运行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提供《金安区保留车辆信息表》显示2021年实际在编车辆90辆,其中:公车平台使用52辆、乡镇街道和部门单位使用38辆。经审计发现:

1)编制归属公车平台车辆预算编制主体混乱。区城管局、区生态环境分局、16个乡镇街等单位将26辆平台编制车纳入本单位预算;区交通局、区应急局等4家单位又未将12辆平台编制车纳入预算。平台编制车公车预算编制主体不明确。

2)公车预算编制标准混乱。区财政局2021年公车预算标准为一般公务用车2.5万元//辆、执法执勤用车4万元//辆。

①区机关事务管理服务中心2020年、2021年均编制300万元公车预算(75*4万元),未按实际用车数量(52辆)与使用性质如实编制预算;

②车辆实际使用部门未如实按车辆性质编制预算,如区生态环境分局按照2.5万元/年编制执法执勤车辆预算、东市街道按照4万元/年编制保障车辆预算。

5、专项资金未及时发挥效益

1202126个参照直达资金项目结余3657.87万元未拨款到位,其中15个项目拨款进度为0%,总金额2292.81万元。截止审计日已拨付2633.17万元。

2)公共支出股专项资金往来结存金额合计17519.54万元,其中2019年初至2021年底三年余额未发生变动结存金额8591.26万元。

32019年至2021年期间,区农业农村局依据2018年度棉花种植面积统计数字发放棉花补贴85.55万元,其他年度均未统计种植面积及发放棉花补贴,导致经建股2021年粮食风险金专户期末结余791万元。

6、未按项目进度拨付大别山水环境专项资金

1)大别山区水资源生态补偿分配结果安排六舒路金裕大道以南段污水管网建设项目补助960万元(上级补助800万元,县区配套160万元),该项目于202012月开工,但经建股9月就将该项目补助款800万元付至南山新区管委会,截止审计日南山新区管委会已拨付工程款589.8万元。

2)大别山区水资源生态补偿分配结果安排张店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354.80万元,该项目于20201221日招标及签订合同,预计202128日竣工。但经建股于20209月提前支付补助款300万元,20211月在该项目未竣工情况下付清补助款54.80万元。

7、超中央直达资金范围支付2730.79万元

区财政局从中央直达资金中支付应由区级财政承担的2021年度市中小企业(民营经济)专项资金、2021年度金安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两项区级补助2730.79万元,截止审计日已归还原资金渠道。

8、政府采购预决算不对应

2021年金安区政府采购预算明细表》显示2021年全区仅12个部门单位编制了政府采购预算,合计金额4006.02万元。延伸审计发现部分单位年初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但年底决算表中又出现政府采购支出。如:金安区交通局2021年决算机构运行信息表反映政府采购支出7125.78万元、金安区公路所2021年购置公车等固定资产合计140.42万元。

(二)制造强省和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

1、奖补评选制度不健全

2021年,区经信局在草拟制定《区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工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试行)》时,对评选为“金安区十佳工业企业”、“优秀贡献企业”等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奖补,但未明确具体评选办法、评选责任落实单位。区经信局依据“工业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纳税200万以上工业企业名单”开展评选,评选依据指标少于文件要求,且评选上会研究时与会人员未发表具体讨论意见,区经信局依据该评选结果兑付奖补资金400万元。

2、重大经济决策程序不到位

区经信局拨付2021年度市级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区级配套时,增发市级奖补范围外技改补助92.37万元,涉及3家企业,增发事项未单独进行会议研究,无相关审批材料。

(三)部门单位预算执行发现的问题

1、预算编制不精准

2021年度,金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区市监局)完成部门预算收入合计3388.54万元、占当年批复预算的141.13%,超当年批复预算987.63万元;完成部门预算支出合计3269.97万元、占当年批复预算的136.20%,超当年批复预算869.06万元。2021年度批复预算与预算执行收支数额相差较大。

2、决算编制不真实

1)区市监局2021年度决算报表反映,一般公共预算拨款收入3926.63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888.52万元;2021年度账面反映完成预算收入3146.59万元,完成预算支出3028.02万元;收入决算数比账面多780.04万元,支出决算数比账面多860.50万元,决算数与账面数不相符。

2)金安区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区经信局)2021年度预决算项目支出与账面反映项目支出不一致,年初预算项目支出30.6万元,年末决算项目支出414.44万元,而当年实际项目支出为2467.55万元,与预决算项目支出差异较大。

3、截留挪用专项资金241.78万元

12021年区公路所未将乡村水泥路养护经费190.70万元及时拨付至乡镇,审计责令将此款项收回财政。

2)区经信局挪用需兑付2018年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51.08万元用于弥补办公经费不足。

4、部分单位未在指定点维修和租用车辆

202131个部门单位车辆未在指定点维修,涉及金额41.58万元;22个部门单位未执行定点租车,涉及金额46.88万元。

5、坐支应缴财政专户款115.65万元

2017年区交通局按照规定清理收回的违规发放津补贴款计115.65万元,直接用于单位经费支出,审计责令将此款项收回财政。

6、绩效自评质量不高

1)部分项目预算绩效目标未完成。金安区旅游南通道项目勘察设计费2020年预算编制333万元(财政拨付款后因项目未实施收回),2021年预算编制200万元(因项目未实施财政未拨款),该项目两年内勘察设计工作未见实施,绩效目标未如期完成。

2)区经信局2021年度部门整体支出和项目支出绩效自评得分为100分,但未按规定的各项指标严格核定,绩效自评质量不高。

7、有偿租赁未经政府采购

20214月区市监局未经政府采购租用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安徽)有限公司库房作为金安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仓,合同金额77万元/年(租金72万元,人员管理费5万元/年)。

对于本次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相关部门单位的认可和高度重视。部分问题已整改到位,对于尚未整改的问题,相关部门单位正在积极整改。

五、审计建议

(一)深化财政管理改革,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减无效低效支出,盘活各类沉淀资金资产。深化部门预算编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标准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得办理无预算、无用款计划、超计划的拨款,不得擅自改变支出用途。持续推进完善财税部门互通互联机制,及时全面掌握水土保持费、国有土地出让权收入等非税收入征管信息。

(二)强化专项资金管理,防范化解隐患风险。完善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堵塞漏洞,强化对重点专项资金的全程监督,不得截留挪用专项资金,完善拨付程序,杜绝专项资金使用不合规的情况,防止财政资金流失;对于确需拨付的专项资金及时拨付,不得滞留,确保专项资金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三)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做好国有资产预决算衔接。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的预算和决算编制,做到预决算一一对应,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性工作,制定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公务用车和政府采购的预算管理,做到国有资产预决算有效衔接,确保国有资产管理没有空白区。

关于金安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韦文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计划的安排,财经工委对区政府《关于金安区2022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下半年工作意见》进行了初步审查。 
    初审认为,2022年上半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全区上下一致努力,克服疫情突发和经济下行的不利因素,狠抓政策落实,坚持高质量发展,聚力打造“一区三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恢复有力,基本面总体保持稳定。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8亿元,同比增长1.2%,总量位列全市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2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46.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5.3亿元,同比增长1.3%,占年度任务的47.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6亿元,同比增长16.1%。
    半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项目投资建设有序推进,发展平台能级不断提升。
    初审认为,目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是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实体经济困难突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外贸出口运输成本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缩减,经营压力增加;房地产下行趋势明显,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持续下滑,对房地产周边传统行业造成严重影响;居民消费意愿下降,市场需求有待进一步扩大;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工业经济发展层次较低;财政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仍未缓解等。为此,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1、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实施“两强一增”,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鼓励支持我区传统产业实施技术改造,落实各项惠企政策,开展“小散乱污”和低效企业整治,全面落实标准地改革、能耗双控、亩均论英雄等行动,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实现绿色转型。推进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园区和示范物流园区创建和申报工作。
    2、强力推动项目投资建设。紧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省“加快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的政策机遇,谋划梳理一批必须的基础设施项目。严格落实重点项目月调度机制,加强对停工项目、问题项目、推进缓慢项目的监管和督促,确保项目协调推进。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保障围绕项目转,畅通项目开工“绿色通道”。
    3、努力强化区域间合作。抢抓我区与上海市松江区结对帮扶和对口合作的政策机遇,与松江区全方位链接,确定两地合作机制、合作事项,推动松江-六安合作园区落地挂牌。把合六同城化作为我区“融圈入长”的突破口,实现产业、公共服务全面链接合肥,积极承接合肥先进制造企业和项目转移,编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智能电动汽车配套基地。
    4、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快城乡教育布局调整,推进农村小规模学校“集中办学”,整合城乡教育资源;全力以赴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失业动态监测;建立促进城镇居民增收长效机制,研究城乡居民增收的方法措施;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力度,深入实施降低社保费率政策,切实兜牢民生底线;扎实做好养老民生工程专项行动;加快发展普惠托育机构,提高幼儿托位供给能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全面实施“十大暖民心工程”,真正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时刻绷紧疫情防控安全弦,同步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以上报告,请审议。

                                              

关于金安区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

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韦文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计划的安排,财经工委对区政府《关于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 
    初审认为,2021年,区财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努力克服疫情、税改、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深入推进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扎实兜牢“三保”底线,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区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初审认为,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减税降费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区财政收入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全面下降,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疫情防控、民生工程、债务还本付息等重点支出刚性需求持续增加,财政预算面临较大幅度调整,收支形势异常严峻。
    初审认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还本付息任务艰巨。近年来,随着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扩大,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增长较快,但受土地出让收入下降、疫情等影响,地方综合财力大幅下滑,政府债务风险指标不断上升。

为进一步做好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增收节支过紧日子强化收入征管。紧紧围绕全年财政收入的目标,加强财源建设,确保财政收入任务的完成,同时,集中财力重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确保财政安全平稳运行。坚持过紧日子思想,严控 “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严格通用办公资产设备配置管理,推进资产共享公用加快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压减政务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经费。增收节支,开源节流,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支目标

2、进一步规范决算草案编报和预算执行。扩大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范围,加快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建设,切实强化支出标准在决算草案编报中的基础性作用。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预算法治意识,严格执行预算,严控预算调剂,提升预算约束力。执行中确需作出调剂变化的,须按照程序审批。加大预算决算信息公开力度,接受社会监督。

3、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管理。要将绩效管理整体纳入预算管理流程,推进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一体化。进一步科学合理设定绩效指标,加快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项目事前绩效评估。探索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与安排预算、完善政策、加强管理的挂钩机制。

4、进一步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围绕我区债务的总体规模和结构、资金使用、偿还能力等,加强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适时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进一步加强政府专项债务全过程管理,统筹债务资金使用和偿还,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政府债务项目库建设,落实好“资金跟着项目走”要求,进一步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率。严格控制区、乡政府新增隐性债务,抓实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
    以上报告,请审议。

关于金安区2021年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

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的审查报告
区人大财经工委主任  韦文海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2022年监督计划的安排,财经工委对区政府《关于2021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进行了初步审查。
    初审认为,审计部门依法对2021年度区本级预算执行、重点专项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重大政策措施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审计,对查出的问题从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原因,提出了审计建议,充分发挥了审计监督的重要作用。建议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审计查出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深入分析原因,认真做好审计整改。
    初审认为,审计部门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合理利用审计资源,有重点的开展审计监督,提高监督成效。注重抓审计整改,区政府建立了“审计整改联席会”制度,并把被审计单位的整改情况纳入政府年底的效能考核。
    初审认为,2021年区本级财政审计工作报告也反映出预算决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财政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是:一些项目支出决算数与预算数相差较大,预算的约束力不够;有些部门决算结转结余资金较多,财政资源统筹力度有待加强;一些绩效目标设定不够规范,绩效管理质量有待提高;新增政府债务仍然存在,政府债务风险仍不容忽视。
    为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抓好审计整改,提出以下意见建议:
    1、提高审计质量。审计质量是审计的生命线,在抓好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前提下,全力抓好审计质量。利用“传、帮、带”,优秀审计项目评比,审计质量检查,工作效能考核等方法,让审计人员尽职尽责,对审计质量进行全过程的控制。
    2、突出审计重点。受审计资源的限制,人少事多,为提高审计监督成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突出对重点单位、重点资金、重点项目的监督,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整改。
    3、加大公开力度。按照规定,除特殊情况外,其他所有审计结果和审计整改结果都要公开。这样,即可督促审计质量的提高,更可督促被审计单位的整改。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关于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的决议

2022年7月29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金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区财政局局长刘芳芳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和2022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区审计局局长郑尚敏受区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1年区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听取了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对上述两个报告事项的审查报告。会议经过审议,决定批准2021年区本级财政决算。

金安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任免人员名单

2022年7月29日区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一、决定任命:

 城为金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李永泽为金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储谅谅为金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

二、决定免去:

 波的金安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职务;

张劲松的金安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职务。

   

——2022年7月29日在金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天,我十分荣幸被组织提名为金安区副区长人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依法审议和表决。感谢组织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将忠实履职、廉洁勤政、不辱使命,努力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回报组织和人民的重托。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我是2005年参加工作的,此前一直在同济大学工作,历任学生处思政科科员、学生管理科副科长、校长办公室秘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团委书记;2021年以来,任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学生处处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新生院党委书记。2022年6月,因“西老革”挂职项目,我被组织选派到六安市金安区挂职。

在同济大学工作期间,我先后重点参与了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学生工作流程再造、学校行政流程梳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及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等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综合来看,由于长期在“象牙塔”工作,我的经历还不够丰富,历练还不够多元。因此,此次能到革命老区六安市金安区挂职,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革命老区的人民在烽火年间为了共和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新中国的摇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老区在全国建小康的征程中,要同步前进,一个也不能少”,如今,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也要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将尽全力帮助老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探索发展渠道、积极对接资源,努力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

在此,我真诚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的审议,将全身心投入岗位工作中。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加强自身学习。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同时,强化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学习,力求“知行合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力求勤政务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贯彻执行中央、省、市、区委各项决策部署,主动研究形势任务,围绕全区发展大局,立足本职工作,尽快实现角色转换,以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当前,对接上海市尤其是松江区开展深度合作,对我区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将使我区更快更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版图,我将作为桥梁纽带积极推动,同时发挥好合六经济走廊、合六同城化发展机遇,以“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危机意识,以“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意识,以奋勇争先、迎头赶上的精神状态,锚定目标,全速前进。

三是执行人大决议,接受人大监督。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区委、人大、政府的决议和决策。加强与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把向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的过程,作为争取人大指导和支持的过程;把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过程,做为密切与人大代表的关系、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机会。按时完成人大部署的各项工作和交办的有关事项,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案,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社会监督。

四是严守纪律底线,保持清廉本色。自觉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严格落实八项规定要求,做到党纪党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明确行为准则。坚持防微杜渐,始终修身严行,把纪律和规矩作为底线,时刻严格约束自己,并经常对照检查,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同时,我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一岗双责”职责,敢抓敢管、实事求是,管好用好身边人;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谢谢大家。

——2022年7月29日在金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储谅谅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现在我向人大常委会作供职报告,诚恳接受审议和表决。感谢组织和领导的信任与厚爱,提名我为区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人选,卫生健康工作关系亿万人民健康,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未来,是一个十分重大的民生问题。面对新的职责和使命,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在此,我真诚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对我任职的审议,做五个方面的表态发言,敬请批评指正。

一、提升政治素养

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注重凝心聚力

坚决服从区委、区政府领导,重大事项及时请示汇报。高度重视班子团结协作,充分调动班子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领全区医疗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坚守卫健事业为民初心、扛起疫情防控重任,持续推进分级诊疗,扎实巩固医改成果,推动金安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勇于担当作为

紧扣中央、省、市关于卫生健康事业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美好期望,切实解决卫健事业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为民办医,行医为民。我将改进工作作风,牢记维护人民健康的初心使命,在深化综合医改中有作为,在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上树品牌,在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上求突破。

四、自觉接受监督

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我将牢固树立宪法和人大意识,自觉学习、遵守和维护宪法及国家法律法规,主动接受区人大常委会及各方面的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按时完成区人大常委会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和交办的有关事项,虚心听取并及时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建议。

五、保持清正廉洁

自觉遵守《准则》和《条例》,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同志,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做到敢抓敢管、严抓严管、敢于较真、敢于碰硬。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将以无我的精神,将人民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牢记于心、砥砺前行,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医疗幸福感、获得感。

——2022年7月29日在金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李永泽

尊敬的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区委提名我担任区发改委主任,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与厚爱,也是我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如果区人大常委会能通过对我的任命,我将切实履行好职责,全力以赴干好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我将坚持把学习作为提高工作能力的首要任务,锲而不舍、努力探求新岗位的新知识、新经验和新方法,努力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先进理念和光辉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政绩观、利益观,树立新形象、勇创新业绩,同时主动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科学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二是转换角色,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发展和改革委是我区综合研究拟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区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职能关键、职责重大。因此,我将切实做好从乡镇党委书记转换到部门负责人的角色转换,时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充分利用发展和改革委的职能,坚持主题,利用载体,强化职能,把握重点,做好职责应做的工作。

三是勤廉从政,真正树立良好形象。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纪委第十九届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自觉遵守反腐倡廉的各项规定,切实加强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努力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干事,清清白白从政,修身从俭、省身从严、执政从廉,做好表率,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到实际行动上。

四是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工作中,我将切实加强与区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主动向人大请示汇报工作,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

只要组织和人民需要,本人一定履行好职责,为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金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金安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次会议出、列席人员名单

一、出席人员(共30人)

 任:胡卫东

副主任:宣红兵     荟(女)   周世武      

 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王世斌

韦文海

方向阳

邓德军

 

刘振忠

 茜(女)

 

张文全

张纯寿

张宗明

陈孝干

陈宜安

邵有常

林国彬

郑显俊

 

聂道平

 莉(女)

徐国辉

 

高文清

桑世武

蒋源汇

满少华

二、请假人员:(3人)

 员:  茜(女)  张迎年(女)   鲍远志

三、列席人员(共30人)

成龙        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

         区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

         区法院院长

 莉(女)  区检察院检察长

         区政府办主任

刘芳芳(女)  区财政局局长

李永泽        发改委主任

杨正远        区教育局局长

丁德武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韩怀国        区人社局局长

郑尚敏        区审计局局长

郑书军        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

张金凤(女)  区政府办副主任、区金融服务中心主任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刘甫满        先生店镇人大主席

刘环环        马头镇人大主席

陈檄邦        清水河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黄成兰(女)  区人大代表

徐晓娜(女)  区人大代表

 丽(女)  区人大代表

张媛媛(女)  区人大代表

陈德芳(女)  区人大代表

刘秀梅(女)  区人大代表

王鑫宇        区人大代表

刘华好        区人大代表

      区人大研究室主任

孙亚男(女)  区人大代表联络办主任

韩自强        区人大代表联络办副主任

         区人大预算工委专职副主任

高君洁(女)  区人大办公室副主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