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书香机关

【书香★心得】在读书中感悟中国力量——读金一南教授《为什么是中国》有感

日期:2024-01-03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近日,看完了金一南教授的《为什么是中国》跟着金教授回顾了中国波澜壮阔的近现代史,从他国侵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到多种探索、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到奋起反抗、成立新中国,再到民族复兴、高质量发展……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为什么是中国?结合主题教育学习感悟,我总结为“三种力量”。

信仰的力量

金教授从近代中国写起,自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一败再败;自晚清到民国,国已不国。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年代,各种主义和思潮层出不穷,资本主义的道路没有走通,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等通通没能改变中国的命运。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身处黑暗的中国带来了真理的火种。

中国人为什么相信马克思主义?金一南教授回答:“我们不是忠于哪一种主义,不是为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使我们找到了认识中国问题、分析中国问题的方法,进而找到一条解决中国问题的道路——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国。从旧中国的“东亚病夫”和一盘散沙,到民族救亡的一路探索,再到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著作选读》中多次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人大“四个机关”的定位,摆在第一位的是“政治机关”。作为人大干部,我们要在新的历史进程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共产党的力量

“中华民族在关键时刻,总有一些人会挺身而出、横刀立马,成为中华民族的脊梁和精神的图腾。”在那个国事飘摇、国势衰微的年代,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各种力量风起云涌——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洪秀全发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太平天国运动;从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等人“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到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自救”的戊戌变法,再到以“振兴中华”为己任、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的孙中山……社会运动此起彼伏、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各种政治党派探索着救亡图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1年的中国,林立着200多个政治团体和党派,正如文中所说,“显不出它来,没有谁看得起它”。一个政党成功与否,为什么能成功,史从不说谎:中国共产党沿着可知到未知的距离,没有红地毯,没有欢呼鼓掌,有的是不尽的流血牺牲和叛卖,有的是万水千山的阻隔和枪林弹雨的屏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共产党员440万,牺牲的党员烈士也将近400万;试问,世界上哪个政党遭受过这般炼狱地火似的考验。“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腥风血雨中,党领导中华儿女驱逐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改变了近代以来积贫积弱、任人欺凌的境况。新中国成立后,较短时间内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取得了抗美援朝胜利,战胜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建立了相对完整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突破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时代在变,使命也在变。今天,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我们要始终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以“咬定青山不放松”“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定力,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迎接新的困难和挑战,征服新的“雪山”和“草地”,闯过新的“娄山关”和“腊子口”,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业绩。

觉醒的力量

书中有段描述印记深刻: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在广州登陆后,当地民众主动向侵略者出售粮食、牲畜;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民众随着联军哄抢园内财物;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40:1的兵力优势,没有保住北京城,很多民众却推着小车帮联军运物资、送给养……孙中山先生感慨,“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而已”。

孙先生的话,看似愤怒、实为哀叹;思想的觉醒,是有层次、有规律的。1861年洋务运动到1898年戊戌变法,士大夫阶层日益觉醒;1911年辛亥革命到1919年五四运动,知识分子阶层日渐觉醒;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七七事变,中华民族整体觉醒了。“这个民族第一次没有阶级之分、没有地域之隔、没有统治与被统治之嫌,结成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荣辱共同体,筑起国家与民族新的血肉长城”。

“真正挽救中国人的,是觉醒的中国人自身”。从百姓误认为战争与己无关到全民族抗战并最终取得胜利,再到全体人民共同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凝聚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民族魂彻底觉醒了。中国人民摒弃了“兴、是一家的兴,亡、是一家的亡”之旧观念,实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个人未来与民族未来的紧密相连和双向奔赴。正是有了这样的觉醒,一代代人艰苦奋斗、忘我奉献,中国从贫到富、由弱变强,中国梦离我们不再遥远。

最后,我想用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一段讲话结束我的读书分享,“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经历了五千多年的艰难困苦,中国依旧在这儿!面向未来,中国将永远在这儿!”   

这就是中国!(高君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