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关建设 > 书香机关

【书香★心得】履践致远,打造自己的“无尽的前沿法案”

——读《科学:无尽的前沿》有感
日期:2024-03-29 作者:管理员  来源:系统  阅读次数:字体:[] [] []

1944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向科学顾问范内瓦·布什去信,就战后及未来科学研究发展战略问策1945年7月,布什将报告提交给新任总统杜鲁门。这份报告,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美国从战前世界工业第一强国到战后科技第一强国的转变,是美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报告。2020年5月,美国两党两院四位议员联合提交《无尽的前沿法案》,足见其影响力。

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对这份报告进行再版,除报告正文,还收录了霍尔特为报告所写的导读《科学之议》以及任正非、吴军、华先胜等国内行业领军人物的评论文章。囿于自身局限,所感所悟都很肤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这份报告距今已79年,但陈述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历久弥新,对今天的中国仍然具有特殊的借鉴意义。布什在报告中论述了科学的巨大作用,分析了政府研究机构、工业研究机构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缺陷,呼吁政府成立科学研究基金会,给出了基金会的运作方式和基本原则。诚如布什在报告中所言,国家的未来,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用科学的智慧

要真正成为一个具有持久创新活力的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全国上下已形成共识。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高屋建瓴地指出,“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福祉。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科技进步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态度,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加速推进科技强国。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回顾中国科学发展历程,首先想到的便是著名的李约瑟之问,他在其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这个问题令我们遗憾、困惑,甚至不堪。20世纪,国人发出了德先生赛先生的呼声。新文化运动树立了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因其阶级和时局限性,没能走出更远。筚路蓝缕百年,我们终于喊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业大国。时至今日,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在科学领域,“卡脖子”的窒息感没有消去,我们终究迎来了一个尊崇科学、致力创新的新时代。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到如今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在科学领域的努力和进步有目共睹。2024年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公布了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涵盖了生命科学和医学、人工智能、量子科学、天文学以及化学能源等多个关键领域。民族自豪感不断积聚,“卡脖子”“关禁闭”的困境仍需正视:如何打破大国垄断和科技壁垒?如何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科技人才?如何发展壮大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道阻且长,我们不能妄自菲薄,更不畏而不前。

当前,我们面临着很好的科技发展环境。一方面,国家很重视基础研究。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一词使用41次,“科技”一词使用26次,分别排名第一位和第三位。“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人民论坛网作了专门解读:新质生产力的首要特征是颠覆性创新驱动,是源自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原有技术路线的根本性颠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批颠覆性技术群。新质生产力不是由一般的科技创新推动,而是由对经济社会广泛深远的科技创新所推动。另一方面,群众很支持科学发展。“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这是大家很熟悉的一句话。科学是什么?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具体了。去医院注射疫苗,用手机进行导航,乘高铁外出远足……科学技术无处不在,已渗透到教育、医疗、交通、办公、住房等方方面面,不仅看得见,而且摸得着,老百姓自然会支持。

力学笃行,履践致远。有一天,我们一定会打造出自己的“无尽的前沿法案”,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屈水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